摘要: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病因組成、治療時機等臨床特點。方法對214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進行病因、治療措施及時機等分析。結果 214例均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感染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最常見病因(47。...
關鍵詞 高膽紅素血癥 新生兒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可由多種原因所致,嚴重者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導致神經系統 后遺癥,本文總結我院新生兒病房自20
01年6月~2003年6月的214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男122例,女92例,男女之比為1.33∶1;出生體重<2500g33例,2500~4000g161例,>4000g20例;孕周<37周28例,37~42周171例,>42周15例。
1.2 黃疸出現日齡 <14天者205例,其中<24h為11例,2~3天為24例,大多數在3~7天出現黃疸有158例,8~14天者12例;>14天出現黃疸9例。所有病例均為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血清膽紅素>307.8μmol/L有82例,5例患兒在入院時有拒食、肌張力增高等癥狀。
1.3 病因 高膽紅素血癥病因以感染為主要原因,共101例,占47.20%,其中新生兒肺炎38例,皮膚感染22例,腹瀉16例,臍炎16例,敗血癥6例,新生兒肝炎3例。第二位病因為圍產因素共55例(25.70%),分別為窒息21例,頭顱血腫15例,吞入羊水7例,胎糞排出延遲和低血糖各4例,宮內窘迫和寒冷損傷綜合征各2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2例和母乳性黃疸10例;另有36例患兒病因不明(16.82%)。
1.4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參見金漢珍《實用新生兒學》 [1] 和黃德珉“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有關標準 [2] 。
2 治療及轉歸
5例患兒入院時已有膽紅素腦病癥狀者轉上級醫院治療,3例新生兒肝炎患兒家長要求轉上級醫院治療。所有病例凡屬無光療禁忌證患兒以藍光治療為主,藍光治療予以24h間斷照光,期間注意體溫、大便、皮膚等,同時均予以茵梔黃注射液治療,其它治療因原發病而不同。
3 討論
從本組患兒看,均有間接膽紅素增高,即使新生兒肝炎,由于處在疾病早期也以間接膽紅素增高,說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產生主要與膽紅素產生過多、新生兒肝酶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
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病因為感染,感染性黃疸是由于革蘭陽性球菌分泌毒素-溶血素破壞紅細胞或桿菌分泌內毒素使紅細胞脆性增加,膽紅素生成增多,細菌毒素影響肝功能及酶的活力所致;其次是圍產因素,鑒于這兩者占很大 的比重,提示加強圍產期保健、預防感染、減少產科并發癥可以有效降低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本組新生兒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僅占5.61%,可能與部分輕癥ABO溶血未查三項試驗有關,且由于地域關系均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例膽紅素腦病均發生于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可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仍是膽紅素腦病的主要病因,早期發現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并予以早期治療可以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因此,宜將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診斷作為高膽紅素血癥病因診斷的常規,先查母子血型,若血型不和再查三項試驗。
高膽紅素血癥導致神經系統損害,智力、聽力 [3] 損害,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何時進行治療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其中心是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血清膽紅素增高是促發膽紅素腦病的主要發病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早產、窒息缺氧、感染、溶血癥、低蛋白血癥等因素也是促發膽紅素腦病的重要因素 [4] ,因此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時應將有無上述高危因素分別處理,在處理高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時應更積極,由于光療應用方便、安全、無明顯的副作用。本文認為凡無光療禁忌證患兒均可以藍光治療。
本文有16.82%(36例)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系足月、正常體重兒,除血膽紅素水平達到上述診斷標準外,無其它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無異常,未查出明顯病因,因此須深入開展黃疸病因學方面的檢查,如:血、尿和分泌物培養及病毒分離等,以明確病因。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細吉.實用新生兒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148.
2 黃德珉.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中華兒科雜志,1996,34(4):219.
3 Newman TB,Mairsels MJ.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jaundice in the term newborn.Pediatrics,1992,89:809.
4 劉義.新生兒黃疸的評估與干預.中華兒科雜志,2001,39(6):321.
(收稿日期:2003-08-08)
作者單位:201400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兒科
(編輯小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