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冠心病的發病率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為引起人群致死和致殘的第一位病因。目前研究證實,冠心病的發生取決于多種危險因素,而且多數情況下取決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危險因素的協同作用。多個危險因素相互作用遠高于單個危險因素作用的總和。其中年齡、性別、個人......
1 肥胖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交通工具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肥胖的行列。在我國發達地區,35~59歲人群中體重超重者達50%。隨著體質指數的上升,個體具有多個危險因素的概率相應升高。有資料顯示,肥胖組較正常組代謝綜合征的比例明顯增加,同時肥胖本身也是冠心病的直接危險因素之一。目前認為中心性肥胖危險性最大。因此,控制體重,降低超重和肥胖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 。
2 糖尿病
糖尿病不僅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證明,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遠較非糖尿病病人明顯高而且發病早,病 變進展迅速,預后差。同時,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脂質異常、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凝血和纖溶系統異常,因此還能增加其它危險因素的危險性。
3 吸煙
吸煙不僅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與其他危險因素有相加協同作用。吸煙年齡愈小,冠心病的相對危險性愈高。向定成等研究認為吸煙可使冠狀動脈痙攣的危險性增加4.2倍 [2] 。有研究證明控制血壓、血脂、體質指數等原因后吸煙者發生冠心病可能為不吸煙者3倍,停止吸煙可使冠心病或周圍血管發病危險降低一半。由于認識到吸煙的危害,在西方國家20世紀以來吸煙率大為降低,在美國只有1/4人經常吸煙,在我國,男性人群吸煙率仍高達60%以上,戒煙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長。
4 代謝綜合征
代謝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糖耐量減退/2型糖尿病、脂代謝異常和高血壓。近年來一些大規模研究發現代謝綜合征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能使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增加3倍。
5 高脂血癥
自4S、CARE、LIPID等冠心病一級及二級預防研究一致認為,膽固醇增高是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隨著血清膽固醇的增高而不斷上升,膽固醇水平在5.2mmol/L以上更為明顯。有效的降脂治療可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及發展,減少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專家認為,降脂治療能明顯改善冠心病的自然病程,其意義不低于冠脈搭橋術。
6 高血壓
Framinghan試驗以來,已證實高血壓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至少使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增加2~3倍以上。同時降壓治療亦可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降低。
7 炎性因子
近年的研究表明,許多炎癥介質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細胞因子影響粥樣斑塊穩定性。SAHO等研究發現排除高血壓、吸煙、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后,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c-因子及Von Wille brand因子與冠心病風險密切相關。c-因子可能促進血栓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3] ,c-反應蛋白水平與心血管事件危險增加呈正相關。
8 內皮細胞功能
血管內皮功能在維持動脈舒張和完整方面很重要。內皮細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是迄今為止最強的血管舒張因子之一,正常血管的舒張依賴于內皮細胞的完整性。正常情況下,乙酰膽堿促使NO釋放和擴張動脈,但在粥樣硬化受損的動脈內皮,乙酰膽堿產生縮血管作用,內皮細胞還分泌內皮素,可強烈收縮動脈。內皮功能紊亂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可通過藥物糾正。如ACEI類藥物、鈣離子拮抗劑、維生素C、他汀類藥物。
9 凝血危險因素
促凝因素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決定因素,在急性冠脈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證實,高濃度纖維蛋白原、 凝血因子Ⅶ和纖溶抑制因子PAI-I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關。促凝危險因素與其他危險因素同時存在會大大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10 同型半胱氨酸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關于同型半胱氨酸與心血管病的聯系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其水平與飲食中葉酸、維生素B 6 和維生素B 12 的攝入量及血漿水平相關。有研究認為同型半胱氨酸在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過程是獨立于其他危險因素之外的,無需其他危險因素的介導 [4] 。
雖然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溶栓療法、冠脈搭橋、涂層支架等新技術可挽救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這畢竟是不得己而為之。有研究表明,全面控制可控危險因素可防止80%以上急性冠脈事件。因此,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提高高危人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屬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認識,才能有效控制冠心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趙連成.體質指數與冠心病、腦卒中發病的前瞻性研究.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7):430-433.
2 向定成.吸煙和高脂血癥是冠狀動脈痙攣的重要危險因子.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242-245.
3 Rus H,Niallescu F1.Inflammation,aspirin,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ˉlar disease.N.Engl J Med,1997,337-423.
4 薛立.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及其機制探討.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9):520-523.
(收稿日期:2003-09-09)
作者單位:400016重慶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門診部
(編輯李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