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消化道行氣鋇灌腸X線檢查發現:橫結腸中段有套疊征象,套疊部位有2cm× 1cm×1cm的充盈缺損。術中見:橫結腸中段約2cm腸壁套疊,套疊腸壁廣泛粘連,其系膜緣對側可觸及2cm×2cm×1cm質韌包塊。術中行套疊腸管局部切除,橫結腸端端吻合。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橫結腸粘膜下脂肪瘤,橫結腸套疊。...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54歲,因上腹隱痛不適20年來院。20年前,患者出現上腹隱痛不適癥狀,不伴惡心嘔吐,無腹脹,飲食無異常。曾入當地醫院行上消化道X線鋇透及胃鏡檢查,診斷為胃炎。予以雷尼替丁、胃炎顆粒、阿莫西林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20年來癥狀反復,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入院查體:T37.1℃,P75次/min,R16次/min,BP13.6/10kPa。一般情況可,發育正常,營養欠佳。心肺(-)。腹部平坦,未見胃腸形及蠕動波,上腹劍突下深壓痛,無反跳痛,未捫及包塊,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腸鳴音正常。入院后行胃鏡檢查無異常發現。下消化道行氣鋇灌腸X線檢查發現:橫結腸中段有套疊征象,套疊部位有2cm× 1cm×1cm的充盈缺損。行腸道準備5天后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橫結腸中段約2cm腸壁套疊,套疊腸壁廣泛粘連,其系膜緣對側可觸及2cm×2cm×1cm質韌包塊。術中行套疊腸管局部切除,橫結腸端端吻合。標本送檢。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橫結腸粘膜下脂肪瘤,橫結腸套疊。
2 討論
上腹疼痛多為食道、胃、十二指腸、膽系或胰腺疾病所致。根據疼痛的性質規律以及輔助檢查,基本可以明確病因。而由橫結腸病變致上腹痛相對較少。雖然結腸、直腸是消化道中脂肪瘤常發生的部位,但結腸脂肪瘤總的發病率僅為0.2%,且以盲腸好發,橫結腸比較少見。脂肪瘤多位于粘膜下,向腔內突出,容易潰破出血或引起腸套疊。治療可行內窺鏡摘除或局部切除。該患者誤診誤治20年,與臨床醫師經驗不夠豐富有關。
作者單位:265200山東省萊陽衛校附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3-10-11)
(編輯李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