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曾于1986年因“胃潰瘍穿孔”在外院行手術修補。此次起病來曾在外院行胃鏡檢查,示“胃潰瘍”,活檢示“良性潰瘍”,給予抑酸、護胃治療,效果不佳,考慮“胃癌”,建議轉院手術治療。胃鏡示:胃體大彎側一潰瘍,周圍粘膜充血水腫,粘膜皺襞向中心集中,潰瘍深不見底,考慮慢性潰瘍穿孔,內鏡下活檢,病理示良性潰瘍。......
患者,男,57歲,農民,因間歇性上腹痛20余年,并發上腹包塊2個月,門診以“胃癌”收入院。患者曾于1986年因“胃潰瘍穿孔”在外院行手術修補。此次起病來曾在外院行胃鏡檢查,示“胃潰瘍”,活檢示“良性潰瘍”,給予抑酸、護胃治療,效果不佳,考慮“胃癌”,建議轉院手術治療。入院體查:消瘦,淺表淋巴結未捫及,心肺正常,腹平、軟,劍突下偏左壓痛,無反跳痛,左上腹捫及10cm×8cm大小包塊,質中,偏硬,界限不清,活動欠佳,有壓痛。入院行B超檢查示:左上腹腹直肌處探及9cm×5.2cm×3.9cm低回聲區,內部光點分布不均勻,界清。CT示腹膜內中上腹斜向左中腹軟組織腫塊影,約8cm×6cm×3.5cm,密度不均,上方與胃體大彎分界不清。胃鏡示:胃體大彎側一潰瘍,周圍粘膜充血水腫,粘膜皺襞向中心集中,潰瘍深不見底,考慮慢性潰瘍穿孔,內鏡下活檢,病理示良性潰瘍。行上消化道鋇餐檢查示:胃體大彎側穿透性潰瘍與結腸開成瘺。轉外科手術治療。痊愈出院。
2 討論
潰瘍穿透漿膜層而達游離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潰瘍穿透與臨近器官、組織粘連,則稱為穿透性潰瘍或潰瘍慢性穿孔。急性穿孔發生率占PU病例的5%~10%,男性遠比女性多見。十二指腸急性穿孔也比胃潰瘍穿孔多見。由于胃內容物量多大于十二指腸,故一旦穿孔,前者多較后者嚴重。而慢性穿孔所致癥狀不如急性穿孔劇烈,可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腸粘連、腸梗阻征象,并于短期內即可見好轉。本例因慢性上腹痛病史20余年,且為農村病人,就醫條件差,故穿孔初只覺上腹痛加劇,未重視,胃內容物及壞死液向臨近結腸壁浸潤,并形成慢性包裹,在胃體大彎側形成巨大腫塊,因而誤診為胃癌。
作者單位:410006長沙武警湖南總隊醫院
(收稿日期:2003-10-24)
(編輯小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