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潰瘍性結腸炎是病因不明的一種疾病。近年患病率有增加趨勢,但目前單純西藥治療效果不理想。我們采用復合雙料喉風散保留灌腸治療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均在院外西藥治療,效果差,反復。...
潰瘍性結腸炎是病因不明的一種疾病。其病因與免疫功能紊亂、細菌感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遺傳等因素有關,而中醫則屬泄瀉范疇,其病多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及陽虛命門火衰、情志失調有關。近年患病率有增加趨勢,但目前單純西藥治療效果不理想。我們采用復合雙料喉風散保留灌腸治療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25~46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1~6年。均在院外西藥治療,效果差,反復。主要癥狀:腹脹、腹痛、粘液膿血便6~10次/日,均經電子結腸鏡確診:慢性持續性潰瘍性結腸炎,中度、直乙結腸受累、活動期。對照組26例,年齡、性別、病程等與治療組相似,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
治療前停用院外的治療1周,均予休息、調節飲食、鎮靜、營養支持等,常規查:血常規、便常規及潛血、血漿蛋白、血沉、C-反應蛋白、大便培養3次均無致病菌生長。治療組32例,采用雙料喉風散(廣東梅州制藥廠出品)3.0g加入生理鹽水100ml,加慶大霉素16萬U,地塞米松5mg;對照組:26例,用慶大霉素16萬U,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兩組均加溫至37℃~38℃,保留灌腸后墊高臀部,靜臥1h,可緩慢轉身變換體位,每晚1次,7天為一療程。同時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治療2~3個療程,復查電子結腸鏡,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均經內鏡檢查。符合《炎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建議》 [1] 。
3 結果
患者經治療3天,癥狀減輕,1療程癥狀緩解,堅持3個療程,1周后復查腸鏡,完全緩解:治療組71.9%,對照組30.8%;有效:治療組96.9%,對照組61.5%,經χ 2 檢驗,P<0.05;復發:治療組4例,對照組6例,經χ 2 檢驗,P<0.05。隨訪1/2~2年無明顯不良反應。
4 討論
目前認為炎癥性腸炎的發病是在遺傳物質和環境因素的基礎上由于各種抗原的刺激和體內免疫系統激活,導致細胞因子的平衡受破壞,各種炎癥細胞的粘附分子的表達異常,并向炎癥部位聚集,釋放多種炎性因子而導致的腸組織的慢性炎癥反應 [2]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尚未明了,多認為是細菌或其產物引發機體免疫系統的超敏狀態及結腸粘膜免疫失調所致,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臨床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當前使用柳氮磺吡啶加激素治療,雖可暫時緩解,但停藥后易復發且臨床上許多病人不可能耐受該藥。我們采用慶大霉素作用于腸道感染,局部使用激素,充分發揮抗炎作用,控制其活動;故對照組采用地塞米松加慶大霉素保留灌腸;治療組:雙料喉風散,主要用于口腔、咽喉炎癥,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作用,方中牛黃清熱解毒,止痛;珍珠收斂生肌,外用治創面久不愈及潰瘍;梅片清熱止痛;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直達病所;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散腫;山豆根清熱解毒。灌腸治療優點:(1)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可提高病變部位的有效濃度,改變腸內酸堿度和細菌的生存環境,加強抗菌消炎解毒能力,發揮了中藥局部治療作用;(2)經腸粘膜吸取藥物約50%~70%,減少了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3)可避免消化液的酸堿度和酶對某些藥物的影響和破壞,而提高藥效,吸收快;(4)中藥保留灌腸可減少和清除體內氮質,起到調節全身功能作用。
復合雙料喉風散灌腸治療慢性持續性潰瘍性結腸炎中度直乙狀結腸受累活動期,收到了比較滿意的療效,經濟簡便易行,副作用少,復發低等優點,可在基層醫院或家里執行。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建議.中華消化雜志,2001,21(4):236.
2 Fiocchi C,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etiology and paehogenesis.Gasˉtroenterology,1998,115:182-205.
作者單位:833400新疆博州人民醫院
(收稿日期:2003-11-16)
(編輯秋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