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通過對三年間北京市密云地區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體(CT)、解脲支原體(UU)檢測的結果分析,了解三種病原體的感染情況,為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及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依據。方法 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對2000~2002年550例有性傳播疾病(STD)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標本進行淋病......
關鍵詞 性傳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體 解脲支原體 聚合酶鏈式反應
性傳播疾病(STD)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體(CT)、解脲支原體(UU)是臨床 上常見的STD—淋菌性尿道炎(GU)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體。過去由于檢測技術的限制,不為人們所重視。隨著PCR技術的發展應用,為臨床實驗診斷STD開拓了嶄新的途徑。為了解密云地區三種病原體的感染現狀,我們采用PCR技術對2000~2002年550例門診患者泌尿生殖道標本進行了NG、CT、UU三種病原體DNA的檢測,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檢測對象 泌尿科、皮膚科、外科等門診就診的患者550例,男370例,女180例,年齡17~67歲,平均年齡29.2歲,均符合下列條件:患者或其配偶有婚外性接觸史;有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局部刺癢、尿道口或宮頸口有分泌物等癥狀;檢測前一周內未使用廣譜抗生素等藥物。
1.2 標本取材及處理
1.2.1 男性患者 用無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2~3cm處,移動數次,收集分泌物。取出后將拭子放入盛有1ml生理鹽水的離心管內,振洗多次后貼管壁擠出水分,得分泌物懸液。
1.2.2 女性患者 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洗去宮頸分泌物,再用無菌棉拭子插入宮頸口,停留幾秒,采集宮頸分泌物,然后將拭子放入盛有1ml生理鹽水的離心管內,按上法得分泌物懸液。
1.3 儀器與試劑 DNA擴增儀為BIO-RAD產品,電泳儀FX-DY-252型,紫外檢測分析儀為FX-302型,熒光檢測儀為FX-990型;所有PCR試劑均使用上海復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1.4 操作 DNA模板制備、擴增程序及結果判斷均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2 結果
2.1 3年間三種病原體檢出情況 見表1。2000~2002年共檢測標本550份,男性標本370份,女性標本180份,檢出陽性標本127份,總檢出陽性率23.10%。陽性患者的年齡分布為:<20歲4例,占3.15%,20~30歲41例,占32.28%,30~40歲62例,占48.82%,>41歲22例,占15.75%。
表1 3年間三種病原體的檢出率
2.2 三種病原體檢出情況 127份陽性標本共檢出三種病原體146項次,其中NG87項次,陽性檢出率15.82%;CT35項次,陽性檢出率6.36%;UU24項次,陽性檢出率4.36%。 單一病原體感染108例,2種病原體混合感染19例,混合感染率14.96%,男7例,女12例,其中NG+CT9例,NG+UU7例,CT+UU3例。3年間三種病原體在不同性別人群中的檢出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三種病原體檢出情況
3 討論
從表1可見,由NG、CT、UU引起的STD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高趨勢,雖較沿海地區及其他經濟發達城市偏低,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及關注。從表2可見,NG感染率為15.82%,較CT、UU偏高,也無男、女性別差異,但女性UU感染率較男性高,混合感染也是女性多于男性,與馬逸聰等報道的結果相悖。可見在不同的地區和觀察對象,引起STD的病原體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組結果顯示,各種病原體混合感染以NG最高(42.1%),CT次之(31.87%)。提示任何一種STD均可促進其他STD的發生,因此,臨床醫生對當前STD中合并NGU及其感染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STD高危人群應同時做多項STD病原體檢測,以免漏檢而影響治療效果。
三種病原體的檢出結果顯示,青壯年是陽性檢出的主體,大多集中在20~40歲,占檢出陽性患者的81.10%。由于此年齡組均為性活躍人群,大多有性亂史,因此應把他們列為高危人群和主要傳染源,并作為STD防治重點對象,加強這一年齡段的健康教育,以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法制觀念、性道德觀念以及健康性行為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1] 。對于NG、UU感染的STD患者,為避免藥物濫用和耐藥性的產生,建議臨床應及時進行NG培養、支原體培養并進行藥物敏感實驗,以藥敏結果為依據,同時注意劑量及療程,以免產生新的耐藥性。
參考文獻
1 盛明純,許友邦.合肥市1994~2000年性病流行趨勢分析.疾病檢測,2001,5(2):160~161.
作者單位:101500北京市密云縣醫院檢驗科
(收稿日期:2003-12-21)
(編輯李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