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獻血模式的改變和醫護水平的不斷提高,探討影響獻血者心理的諸多因素已成為新的課題。我們在重視研究生理因素對獻血者影響的同時,還不應忽視社會心理因素對獻血者的作用。在血站的實際工作中,必須針對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和來自不同地區的高原獻血者,所表現出的不同心態,與之及時溝通,從心理方面解除其顧慮,......
1 獻血環境對獻血者的心理影響
1.1 陌生的采血環境對獻血者的心理影響 初次獻血者來到陌生的采血環境,特別是到采供血機構獻血,其原本對醫院存有一種懼怕心理,加之缺乏獻血常識,所以對采血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對獻血既熱情又緊張。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在候采室配置一些宣傳畫、花卉盆景,使獻血者充分了解獻血知識,并在候采室擺放電視及音響設備,放一些輕松愉快的畫面及音樂,為獻血者創造輕松和諧舒適的環境。
1.2 氣溫對獻血者的心理影響 高原地區溫差大,氣溫偏低(10℃以下)或偏高(35℃以上)均會對獻血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明顯影響。溫度偏低可致獻血者因寒冷而肌肉血管收縮,使穿刺困難或血流不暢,獻血者更加緊張。溫度偏高可致獻血者心情煩躁,體液蒸發、血容量減少,以致增加獻血反應的發生。故到獻血單位采血時,應將采血安排在室內進行,并保持室內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狀態,溫度最好控制在15℃~30℃以內。
2 獻血前的心理影響
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或受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部分初次進入高原的獻血者認為獻血會傳染上疾病,在高原地區獻血會損傷身體,獻血會上癮等顧慮;有的獻血單位領導認為集體獻血會影響本單位工作的正常開展。所以獻血前會產生憂慮和恐懼心理,甚至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懼怕或拒絕獻血,給無償獻血工作增加了難度。針對這種情況,除應大力宣傳獻血的基本常識外,還要多供一些信息,如印發一些通俗易懂的獻血資料,或在候采室、采血室的墻壁上布置一些血液生理知識,獻血小常識等供獻血者和獻血單位領導閱讀和閱覽,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經嚴格體檢標準篩選的適齡健康公民適量獻血對身體有益無害。但獻血前1天晚上不要飲食過飽,并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獻血當日清晨不可吃油膩食物,可進些清淡飲食,不宜空腹獻血,以免低血糖等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因初入高原的移居者其生理機能需3個月左右才能完全適應高原氣候,故采血機構要詳細了解獻血者進入高原地區的時間,勸說進入高原地區不滿3個月者暫不獻血。
3 采血過程中的心理影響
3.1 采血時的懼怕疼痛心理 由于前來獻血者都是身體素質很好的,平常很少打針,對疼痛較敏感,所以采血時多懼怕疼痛。特別是獻血者見到采血針較一般注射針頭粗許多時,懼怕心理更加強烈。針對這種心理,工作人員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獻血者體貼關心,并對獻血者如實講述進針時的感受,讓獻血者有思想準備,并根據不同的年齡、職業、文化水平選擇不同的話題,分散獻血者的注意力,減輕其對疼痛的反應。
3.2 獻血反應的恐懼心理 一般來說,經嚴格體檢標準篩選的適齡健康公民在獻血過程中很少出現獻血不良反應。但是一旦出現,將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暈厥反應,讓獻血者更有恐懼感。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緊張和各種因素引起的反射性迷走神經興奮致心血管抑制、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驟減導致心輸出量減少,發生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從而引發短暫性意識喪失。其癥狀表現為眩暈、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嚴重者發生抽搐,因此采血過程中要加強觀察和護理。當獻血者出現獻血反應時,采血者不要慌亂,一定要沉著、冷靜、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如立即停止采血,讓獻血者平臥,松解衣扣,同時適量口服糖水,即可恢復。到獻血單位采血時,有條件的應將獻血者與候采人員相對分開,以盡量減少獻血不良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3.3 血流不暢時的煩躁心理 采血過程中,血流不暢時有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血者的穿刺技術不夠熟練,獻血過度緊張,膠布固定不牢所致的針頭方向改變等,但在高原地區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是高原地區的獻血者其生理上為適應高原缺氧環境,紅細胞數量增加,血液粘稠度明顯增高,這是影響血流的主要原因。血流不暢使采血時間過長,就加重了獻血者的煩躁和焦慮心理。因此應囑獻血 者在采血前半小時適量飲水(約500~1000ml),這樣即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又不影響血液質量。對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流不暢,采血者應及時查明原因,有針對性的處理,并給予獻血者一些安慰和鼓勵。
4 影響獻血后的心理因素
4.1 獻血后存在的心理誤區 多數初次獻血者錯誤的認為獻血后身體一定很虛弱,需要大補,就進食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其實太油膩的食物是不利于消化的。而且獻血后1~2h血容量即可恢復,丟失的血漿白蛋白則由肝臟加速合成進行補充;紅細胞、血紅蛋白一般7~10天就能恢復至采血前的水平。獻血后只需及時適量補充水分,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24h內避免劇烈活動就行了。
4.2 獻血后的局部護理 獻血后采血者應囑獻血者以正確的方法按壓針眼5~10min,24h內針眼處不沾水,避免采血部位血腫、感染等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
總之,醫護人員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大力宣傳獻血知識,不斷提高醫技水平,密切觀察分析獻血者的心理變化,運用醫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消除影響獻血者的諸多不良心理因素,使獻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安全、愉快的獻血,以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850003西藏軍區總醫院
(收稿日期:2003-11-05)
(編輯曲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