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對新生兒進行大規模的免疫接種,可有效地預防乙肝病毒(HBV)的母嬰傳播和水平傳播。為評價我市近年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2003年9月開展了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現況及效果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詢問乙肝疫苗接種史,核實卡、冊、證。HBsAg、抗-HBs抗體檢測采用酶免疫測定法(EIA)。...
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對新生兒進行大規模的免疫接種,可有效地預防乙肝病毒(HBV)的母嬰傳播和水平傳播。為評價我市近年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2003年9月開展了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現況及效果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和內容 以各縣(區)為單位,每個縣按地理位置分為五片,每片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一個鄉鎮,每鄉隨機抽取1個村(居委會)作為調查點,抽取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出生的兒童各30名(平均每個年齡組10名)。詢問乙肝疫苗接種史,核實卡、冊、證。如調查對象不足,可向最近的鄰村擴展,直到每個年齡組有10名兒童為止。調查時使用統一的調查表。對調查的兒童采血,分離血清后-40℃保存,批檢。
1.2 實驗室檢測 本站實驗室統一檢測。HBsAg、抗-HBs抗體檢測采用酶免疫測定法(EIA)。檢測試劑盒系上海科華實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有效期內使用,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并判定結果。
2 結果
2.1 全市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接種率 見表1。由表1可見,近3年來9縣區新生兒首針合格接種率為96.10%,3針全程合格接種率為93.03%。不同年限出生的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接種率呈上升趨勢。χ 2 趨勢檢驗,差異有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χ 2 =36.29,P<0.01)。
表1 菏澤市2000~2002年新生兒乙
2.2 不同縣區新生兒HBsAg和抗-HBs檢測情況 見表2。
表2 菏澤市9區新生兒HBsAg、抗-HBs陽性率
全市新生兒HBsAg陽性率為2.29%,抗-HBs陽性率為73.25%。不同縣區新生兒HBsAg陽性率在0.98%~3.09%之間,但差異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U=1,P>0.01)。抗-HBs陽性率最高為86.90%,最低為59.79%。差異無顯著性(χ 2 =16.55,P<0.01)。
2.3 不同出生年份新生兒HBsAg和抗-HBs檢測情況 見表3。由表3可見,2000~2002年出生的兒童HBsAg陽性率最高為2001年(2.76%),最低為2002年(2.02%),差異無顯著性(χ2 =0.23,P>0.05)。抗-HBs陽性率最高為2002年(73.03%),最低為2001年(63.45%),差異無顯著性(χ 2 =1.28,P>0.05)。
表3 不同年份出生的兒童HBsAg、抗-HBs陽性率
2.4 HBsAg、抗-HBs陽性率的變化情況 1995年我市開展了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研究 [1] ,全市部分縣區按分 層抽樣法抽取了969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檢測。HBsAg陽性率為13.21%、抗-HBs陽性率為25.90%。與本次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目前兒童HBsAg陽性率率已下降到較低的水平,抗-HBs陽性率則處于較高的水平。
3 討論
新生兒在出生后24h內及時接種乙肝疫苗第1針是切斷乙肝母嬰傳播最關鍵的手段[2] 。菏澤市2000~2002年出生的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接種率及3針全程合格接種率分別達96.10%和93.03%。表明,近年來全市乙肝疫苗接種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從不同年限新生兒乙肝疫苗免疫首針接種率分析,本地乙肝疫苗免疫接種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全市9縣區血清學調查HBsAg陽性率為2.29%,抗-HBs陽性率為73.25%。這表明,乙肝疫苗在納入計劃免疫管理后,乙肝疫苗接種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兒童HBsAg陽性率已顯著下降,有效地保護了兒童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趙存才,馬敬倉,杜慶亮.1995年菏澤地區病毒性肝炎感染狀況的調查.預防醫學文獻信息,1997,3(2):135.
2 劉崇柏.做好農村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中國計劃免疫,1999,5(1):2532.
作者單位:274010山東省菏澤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收稿日期:2004-01-12)
(編輯李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