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超聲檢查對早期慢性肺心病已證實是一種敏感的診斷技術,然而對肺心病心衰變化觀察價值尚缺乏探討。本院2001~2003年4月共對83例住院肺心病人,在臨床治療前后用二維超聲心動圖(2DE)測定心臟各徑線數值,以探討其臨床價值。1 臨床資料按肺心病的診斷標準,收集不同程度肺心病人96例,經2DE檢測,其中13例因心臟各徑線顯......
超聲檢查對早期慢性肺心病已證實是一種敏感的診斷技術,然而對肺心病心衰變化觀察價值尚缺乏探討。本院2001~2003年4月共對83例住院肺心病人,在臨床治療前后用二維超聲心動圖(2DE)測定心臟各徑線數值,以探討其臨床價值。
1 臨床資料
按肺心病的診斷標準,收集不同程度肺心病人96例,經2DE檢測,其中13例因心臟各徑線顯示不清無法檢測外,83例做了系統觀察。男53例,女30例;年齡40~77歲,平均58.9歲。心衰程度:治療前Ⅲ度30例,Ⅱ度40例,Ⅰ度13例。治療后Ⅰ度50例,0度33例。
2 儀器與方法
分別在治療開始及治療后心衰改善時,用2DE測定心臟各徑線。使用日產SAL-38AS型和SSD-630型實時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分別為3.5MHz、2.5MHz。操作技術要求標準,規定檢查部位以最佳顯示圖像為準,病人取仰臥位,通常在胸骨左緣第5~6肋間及劍突下,取左室長軸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為減少操作技術誤差,均由同一醫生操作檢查,采取同部位及體位,心室各徑線切面取舒張末期內徑,每次檢查均攝片保存,反復測量核實。
3 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DE測定值
4 討論
4.1 治療前2DE各項指標測值比較 表1顯示RVD、 RVOT、IVC、AOD/RVOT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可作為心衰動態變化的觀察指標。
4.2 心衰改善程度與治療前后2DE指標差值的關系 表1顯示RVD、RVOT、IVC等指標差值的變化,以及和心衰改善程度的關系,說明RVD、RVOT、IVC三項指標的變化程度可作為觀察心衰和病情變化情況程度的參考指標。
4.3 2DE各指標在病情好轉時的比較 本組病人符合2DE肺心病診斷標準的病例數83例,好轉83例,說明反映肺心病動態觀察2DE較為敏感。
4.4 2DE檢查可客觀地反映早期肺心病的病理和臨床改變 本組資料證明,肺心病人隨心衰改善,右心室和下腔靜脈均有明顯縮小,在各指標中RVD、RVOT、IVC的變化具有顯著的意義,可作為動態觀察指標。下腔靜脈不受肺氣腫 狹小“聲窗”的影響,圖像清晰。本組測定60例無一例失檢,45例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故我們認為IVC可作為肺心病的心衰時動態觀察指標之一。IVC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呼吸的影響,吸氣時管腔較窄,呼氣時趨于擴張,下腔靜脈同右心室、右心房容量和體循環有關。通過進一步觀察心衰改善過程中,增大的心臟相應縮小,肺動脈段突出和右下肺動脈增寬減輕,因此在肺心病人心衰動態觀察中,2DE檢查是一項有效的客觀診斷技術。
作者單位:271608山東省肥城礦業集團中心醫院
(收稿日期:2004-02-24)
(編輯秋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