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肺結核病發率呈上升趨勢,臨床不典型肺結核經常出現誤診而延誤治療 [1] 。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不典型肺結核8例,分析誤診原因如下。5±12歲),誤診時間5~32周(平均13。DDP多無明顯陽性反應,TB-TA多為陰性,痰檢驗染色抗酸桿菌發現率低,這些都是誤診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肺結核病發率呈上升趨勢,臨床不典型肺結核經常出現誤診而延誤治療 [1] 。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不典型肺結核8例,分析誤診原因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8例患者中男7例,女1例,年齡58~81歲(平均年齡69.5±12歲),誤診時間5~32周(平均13.7±11.8周),其中有吸煙史5年,煙齡10~21年(平均19.7±9.2年),有結核病接觸史2例,無接觸史6例,X線診斷右 肺炎癥5例,雙肺下葉炎癥2例,左上肺炎癥1例。有慢性支氣管炎并發肺氣腫4例,有冠心病、心率失常7例,有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1例。
1.2 臨床癥狀與特征 8例均起病急驟,多例高熱起病,咳嗽、氣喘為主要癥狀,分別達3~8周不等,伴粘白痰或黃痰,盜汗,出現低熱、稽留熱或間歇性低熱,體重呈進行性消瘦等特征。
1.3 實驗室檢查 見表1。
表1 8例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
從表1可見ESR>25mm/h5例,PPD≥10mm者2例,血TB-TA(+)2例,痰查抗酸桿菌(+)僅1例。
1.4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7例患者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病變相應都僅均見粘膜充血,出現糜爛3例,結節增生2例,活檢病例檢查示:干酪樣壞死2例,上皮樣結節7例,慢性炎癥1例,刷檢3例找到抗酸桿菌,1例痰中找到抗酸桿菌。
1.5 結果 8例患者X線均表現為片成肺葉性分布滲出病變,多以高熱起病,極似肺部炎癥,并有3例經抗菌素治療后體溫曾一度恢復正常。DDP多無明顯陽性反應,TB-TA多為陰性,痰檢驗染色抗酸桿菌發現率低,這些都是誤診的主要原因。結核治療癥狀改善,時間2~8周(平均3.5~2.6周),病灶吸收時間3~7個月(平均4.3±1.5個月),也證實肺結核的診斷。
2 討論
肺結核常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和X線特征而易 被誤診,雖然這種類型并不常見,但近年研究顯示,這種不典型肺結核逐漸增多,痰涂片細菌學檢查及皮下結核試驗經常被認為是診斷肺結核的重要手段,陽性率往往較低。有文獻報道認為,痰涂片染色結核桿菌發現率僅為3.6%,而結核菌素試驗對于某些老年人假陽性率在30%以上,而對于有結核密切接觸史或陳舊性肺結核者則假陽性率更高。所有這些都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按研究結果顯示,痰染色僅1例找到結核桿菌,DDP試驗僅2例≥10mm,說明僅靠此兩項診斷陽性率較低,而8例患者均以咳嗽為主要癥狀且多伴發熱,纖維支氣管鏡均有陽性發現,因而認為對于長期咳嗽、發熱等抗菌素無效患者,應盡快進行支氣管鏡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減少傳染機會和改善愈后。
參考文獻
1 孫慶悅.肺結核誤診風濕熱1例.中國結合臨床,2000,16(3):235.
作者單位:201500上海市金山區中心醫院
(收稿日期:2003-11-01)
(編輯李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