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80-6115(2004)05-0456-02 大顆粒淋巴細胞(LGL)約占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5%15% [1] ,經瑞氏染色后,是一種細胞漿豐富,含有數量不等、大小不同(粗、細或塵樣)的紫紅色嗜苯胺蘭顆粒(AG)的大型成熟淋巴細胞(直徑10~15μm),胞核呈腎形或圓形 [2] 。目前,國內外有關LGL的報道......
大顆粒淋巴細胞(LGL)約占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5%15% [1] ,經瑞氏染色后,是一種細胞漿豐富,含有數量不等、大小不同(粗、細或塵樣)的紫紅色嗜苯胺蘭顆粒(AG)的大型成熟淋巴細胞(直徑10~15μm),胞核呈腎形或圓形 [2] 。目前,國內外有關LGL的報道多限于腫瘤及血液病方面,正常人參考值的報道不多,且結果差異較大。本文對106例正常人及8例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病程作了LGL觀察,檢測了正常人LGL參考范圍,并且初步了解到LGL變化對流行性出血熱及其病程的劃分有輔助診斷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6例正常人為我院接受的體檢者(正常對照組),男20~39歲24例,40~63歲30例,女19~38歲22例,40~60歲30例。8例流行性出血熱病人為臨床確診患者,男5例,女3例。
1.2 方法 采取受檢者末梢血制成薄血片,瑞氏染色后油鏡觀察計數100個淋巴細胞,分別計算粗顆粒及細顆粒淋巴細胞百分比。
2 結果
2.1 106例正常人LGL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106例正常人LGL檢測結果
注:男性顯著高于女性,t=3.18,P<0.05。各年齡組間LGL結果t檢驗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2.2 8例流行性出血熱病人LGL檢測結果 見表2。結果顯示,LGL百分比在低血壓休克期最高,恢復期最低。發熱期至少尿期LGL百分比均顯著高于正常參考值(P<0.05)。粗顆粒淋巴細胞百分比在發熱期至少尿期顯著高于正常參照組(P<0.05),細顆粒淋巴細胞百分比在發熱期和低血壓休克期顯著高于正常參照組(P<0.05)。
表2 8例流行性出血熱病人LGL檢測結果
3 討論
正常人LGL的數量分布各文獻報道0.02~0.12不等,本文男0.126±0.058,女0.094±0.044,男性檢測結果顯著高于女性(P<0.05)。證明LGL值無年齡差別。LGL中的AG顆粒其結構相當于初級溶酶體,在LGL溶解靶細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 。AG顆粒可分為粗細兩種,粗顆粒大小類似嗜酸性顆粒(直徑0.5~1μm),細顆粒大小類似嗜中性顆粒(直徑0.1~0.8μm),在本文檢測的106例正常人中,絕大多數人的細顆粒淋巴細胞數值高于粗顆粒淋巴細胞,故認為健康人以細AG顆粒為主,在8例 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中,男、女兩組發熱期至少尿期LGL均有顯著升高(P<0.05),在低血壓休克期達到最高,其中各期病程中均是粗顆粒淋巴細胞升高程度大于細顆粒淋巴細胞。臨床上通過血片計數LGL在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以及各病程的大致劃分方面有一定的輔助意義。由于該法十分方便易行,故我們認為應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陶義訓.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4.
2 褚建新節譯.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87,10(1):27-30.
作者單位:271400山東省寧陽縣中醫院
(收稿日期:2004-01-05)
(編輯李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