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80-6115(2004)07-0632-01 血液透析患者因水分及尿毒素的長期堆積,使腸胃蠕動變慢,不是食不知味就是吃了就想吐,造成營養攝入不良。同時,隨著腎功能的減退,蛋白質從尿中流失增加,使患者的營養狀況更加惡化。而營養狀況好,可增加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并減少患者的死亡率。因此......
血液透析患者因水分及尿毒素的長期堆積,使腸胃蠕動變慢,不是食不知味就是吃了就想吐,造成營養攝入不良。同時,隨著腎功能的減退,蛋白質從尿中流失增加,使患者的營養狀況更加惡化;而營養狀況好,可增加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并減少患者的死亡率。因此,長期血透患者的飲食護理便成為重要的課題。
1 低鹽低鉀飲食
可緩和腎病引起的高血壓以及減輕血透時脫水過多造成的不適。一般腌漬食品、調味品含鹽分高盡量少用。另外,高湯、濃湯、生菜等含鉀高亦應少食。吃蔬菜應先切再洗,再將菜燙過,倒掉湯汁再煮,而水果1天只能吃2次,吃之前最好浸水1~2h再食用。其他如中藥藥湯含鉀量相當高應慎服。
2 鈣磷飲食控制
血透患者常因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活性維生素D的減少而造成高血磷及低血鈣,而長期鈣磷失調容易造成骨骼的病變。一般高蛋白的食物含磷量也高。如果血透患者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又要少磷很困難。同時高鈣食物含磷量也高,所以血透患者要小心,應選擇低磷奶粉。同時少食骨類食物,如小魚干、小蝦米、魚籽等;核果類如花生、杏仁、腰果、瓜子等;燕麥、全麥及動物內臟等食用時應小心。
3 水分的控制
一般血透后,尿量會慢慢減少,甚至無尿,所以,水分的清除大部分得靠機器。患者應養成每天稱體重的習慣,每日的飲水量建議為24h尿量加500~700ml,另外,喝熱水比喝冷水解渴,水中加幾滴檸檬汁或口含冰塊均是控制飲水量的好方法。
4 血脂的控制
血透患者最大的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而其中高血脂起很重要的作用。故在飲食上應控制烹調用油,避免油炸、煎、炒,多用燙、蒸、微波、涼拌等方式。多食魚油可降低血脂。肉類以去皮為宜。減少炒面、韭菜合子、巧克力、冰激凌、鮮奶制品,少食干果類食物,減少食用調味料,盡量少喝湯。
5 蛋白質的補充
一般血透患者每天攝取蛋白質的量應在1.2~1.5g/kg,蛋白質的種類不同,有不同的優點,可交替食用,一般肉、蛋、奶所含必需氨基酸較多,但食用不宜過量。魚肉富含蛋白質,且魚油可降血脂。
6 保持大便通暢
血透患者可多吃洋蔥、地瓜、土豆、豆類等少糖食物,以利通便。
7 補充鐵質,提高血色素
血透患者可多食牛羊豬肉、肝臟、豬血等。
總之,血透患者在日常生活飲食上,只要注意小細節,吃得好,吃得精,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300142天津解放軍第254醫院血液凈化中心
(收稿日期:2004-03-05) (編輯維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