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面廣、流速加快,流量增大,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流動人口作為一個特殊的人群,其生活、工作條件與常住人口有所不同。為揭示流動人口中傳染病發病的特征,我們收集了1997~2002年信陽市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傳染病發病資料,并進行對比分析如下。1 研究對象 信陽市流動人口和常住......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信陽市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甲、乙類傳染病發病資料。常住人口指擁有本市戶籍并長期居住在本地的人群,流動人口指未擁有本地戶籍而在本地居住,且領取暫住證的人群。
1.2 資料來源 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疫情資料來自傳染病常規報告卡表,人口資源來自信陽市公安局戶政科。
1.3 統計方法 對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發病率采用U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疾病構成 在各類疾病構成中,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主要傳染病均為腸道傳染病但計劃免疫相關疾病、性傳播疾病、蟲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所占比例均以流動人口為高,見表1。
表1 信陽市1997~2002年流動、常住人口各類傳染病構成(略)
2.2 總發病率 1997~2003年常住人口傳染病總發病率除1997年升高明顯外,都控制在較低水平,而流動人口的傳染病發病率同樣以1997年最高,1997~2000年傳染病發病率逐年下降,而2001、2002年傳染病發病率又有所上升(圖1)。流動人口傳染病發病率經U檢驗,顯著高于常住人口傳染病發病率(P<0.01)。
圖1 信陽市1997~2002年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傳染病總發病率(略)
2.3 各類傳染病發病率
2.3.1 腸道傳染病 流動人口腸道傳染病年均發病率顯著高于常住人口,流動人口中霍亂、肝炎、痢疾、傷寒的平均發病率分別較常住人口為高,經U檢驗,除霍亂外分別呈顯著性差異(P<0.01)。
2.3.2 計劃免疫相關疾病 流動人口年均發病率高達12.52/10萬,常住人口為2.19/10萬,經U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1)。流動人口中麻疹、百日咳、乙腦、流腦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常住人口。
2.3.3 性病 流動人口年均發病率為4.36/10萬,與常住人口(3.13/10萬)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1),流動人口的性病上升幅度較大,2003年比1998年上升36.63倍,常住人口相應上升10.56倍。流動人口中的淋病和梅毒的發病率較常住人口高,且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2。
表2 信陽市1997~2002年性病、蟲媒及自然疫源、其他類傳染病發病率(略)
2.3.4 蟲媒與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動人口的發病率為4.97/10萬,常住人口為1.12/10萬,經U檢驗,兩者差異有顯著性(P<0.01),其中出血熱、瘧疾、狂犬病的發病率均以流動人口為高。經U檢驗,僅瘧疾發病率差異有顯著性(P<0.01),出血熱、狂犬病發病率差異無顯著性,見表2。
2.3.5 其他 肺結核是唯一常住人口發病率高于流動人口的疾病,且差異有顯著性(P<0.05),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發病率均以流動人口發病率為高,經u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2。
3 討論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人口流動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目前城市流動人口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規模在不斷壯大,他們的生活、居住、工作環境與常住人口相比較差,而這些因素對傳染病流行的速度、廣度、強度和影響已不容忽視。流動人口的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將是今后工作的重點。腸道傳染病是流動人口也是常住人口的主要傳染病病種,流動人口的肝炎、痢疾、傷寒發病率均顯著高于常住人口。以往我市抽樣資料顯示,在市區流動人口病例中,76.54%的病人是通過水和食物感染的,70.61%的病例為中、重型。可見流動人口已成為感染和傳播急性腸道傳染病的高危人群。
流動人口的計劃免疫工作問題已愈來愈突出。我市常住人口的“四苗”覆蓋率達到98%以上,而流動兒童的“四苗”覆蓋率低于85%的標準,流動人口的計劃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不僅顯著高于常住人口,而且波動較大。
流動人口性病發病率的升高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年來,我市常住人口性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而流動人口性病發病率又顯著高于常住人口,流動人口性病發病率上升是造成流動人口2001、2002年總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瘧疾發病率在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之間差異具有顯著性,進一步證實流動人口生活居住環境較差。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兩組人群間的差異顯然是與流動人口收入偏低、超生等原因而在家接生多有關。
降低流動人口傳染病發病率,盡快制定流動人口綜合管理辦法已迫在眉捷。面對嚴峻形勢,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盡快制定流動人口綜合管理辦法,通過勞動、公安、衛生、市政、工商等部門的協同,使得流動人口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規化、系統化。
(收稿日期:2004-06-11)
作者單位:464000河南省信陽市衛生防疫站(通訊地址:河南省信陽市衛生局疾病控制科)
(編輯維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