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監護病房中,做血氣分析是危重病人判斷病情的重要項目之一。有的危重病人需頻繁穿刺動脈血做血氣分析,而頻繁穿刺動脈,易造成穿刺部位感染,局部血腫,動脈血栓栓塞,假性動脈瘤等并發癥。為了快速準確采集動脈血,迅速為診斷治療提供依據,減少并發癥,現將我們對210例患者8000余次的動脈血采集方法總結如下。每天最......
1 臨床資料
本組210例,男140例,女70例。年齡35~89歲。病種包括:MODS30例,上腹部術后120例,復合傷60例。每天最少動脈采血1次,最多采血10次。
2 操作方法
2.1 備齊用藥 治療盤內盛碘伏、消毒棉簽、無菌紗布、無菌軟木塞、消毒鑷子、針管2支;藥物:肝素鈉1支。
2.2 選擇血管、擺體位、確定穿刺點 根據所選血管不同而定。(1)橈動脈采血時,上肢外展至床邊,手垂于床沿下,或腕關節下墊一小軟枕,手心朝上,以繃緊穿刺部位的皮膚,在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動脈搏動明顯處為進針點。(2)取肱動脈血時,病人平臥或斜坡臥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關節下可墊一軟枕,使病人舒適伸直,穿刺點在肱二頭肌內側溝肱動脈搏動明顯處。(3)取股動脈血時,病人取平臥位,伸直略外展,股動脈搏動點一般在恥骨結節和髂前上棘連線的中點,以搏動明顯處為穿刺點。(4)足背動脈的搏動點最明顯處一般在足背,內、外踝連線的中點。
2.3 消毒 常規消毒皮膚,范圍要廣泛。
2.4 抽吸肝素0.5ml入注射器,使注射器內壁濕潤后,余液全部棄去。
2.5 采血 根據進針角度分為垂直法和斜刺法。
2.5.1 垂直法 消毒左手食、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動脈。采橈動脈時,食、中指在撓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的縱向兩側,相距約1cm固定橈動脈,示、中指應都能摸到橈動脈的搏動,中間是搏動最明顯處;采股動脈血時,食、中指放在股動脈兩側,因股動脈很粗,食、中指都應摸到股動脈的搏動,兩指中間是穿刺點。右手持注射器,在兩間垂直進針,如無回血,可緩慢退針,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足背動脈取血方法同橈動脈;肱動脈取血時,在搏動明顯處壓一指印,做進針點的標志,余下步驟同橈動脈。
2.5.2 斜刺法 此方法我們常用于橈動脈采血。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拿持針器與皮膚呈近40度,在橈動脈搏動明顯處進針,刺入動脈,若無回血,可稍退針,左手食指摸著動脈搏動后,使針頭向搏動方向,稍深處穿刺約1cm,然后邊緩慢退針邊觀察有無回血,見有鮮紅色回血后,余同垂直法。
2.6 取血畢 迅速取出針頭,用無菌紗布加壓迫5~ 10min,針頭斜向刺入軟塞,連同化驗單一同送檢。
3 注意事項
3.1 針管選擇 針管以選擇7號為宜,太粗病人會感到很疼;太細,取血速度慢,影響血氣結果。
3.2 無菌操作 危重病人抵抗力低,頻繁穿刺易造成感染,所以采血過程一定要無菌操作。
3.3 化驗單填寫完善 化驗單上要填寫吸氧濃度、體溫、血色素,連同血一起立即送檢。
4 體會
4.1 心理準備 采血前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準備,講明采血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合作,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使病人放松,減輕疼痛,避免因病人情緒緊張,過度呼吸,屏氣影響血氣分析的準確性。
4.2 根據行血氣分析時采取輪流穿刺表淺動脈采血對血管的影響 [1] ,我們也采取輪流表淺動脈采血,減少并發癥。
4.3 理論準備 護士要熟練掌握常用采血動脈的解剖位置,能夠準確找到穿刺點。
4.4 勤學苦練,提高操作技能,才能真正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病人痛苦。
參考文獻
1 吳巧媚,曾影紅.行血氣分析時采取輪流穿刺表淺動脈采血對血管的影響.當代護士,2003,4.
(收稿日期:2004-08-15)
作者單位:260121山東濰坊解放軍第89醫院普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