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助產或自然分娩導致產道深部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積聚于局部形成血腫稱為產道血腫。我們對1990年1月~2004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生助產的本地區20987名產婦病例調查發現,產后并發血腫17例。經臨床病案分析及多年助產觀察,現特將發生產婦產后產道血腫的處理論述如下。2 產道血腫的發生類型 (1)外陰血腫———血腫......
1 一般資料
17例產婦均為在我院產科1990年1月~2004年1月期間住院分娩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2.5歲。其中順產7例,難產7例,臀位3例。出生胎兒體重3000g以下12例,4000g以上5例。
2 產道血腫的發生類型
(1)外陰血腫———血腫局限于外陰部陰唇組織內,局部腫脹隆起,皮膚粘膜表面發紫,有淤斑,肉眼觀察確診,3例。(2)外陰陰道血腫———血腫自陰唇擴展至陰道旁組織,常累及會陰及坐骨直腸窩,肉眼僅能發現外陰局部血腫,12例。(3)陰道血腫(隱蔽性血腫)———血腫范圍僅限于陰道旁組織,外觀難以發現,2例。
根據實際助產情部況及病案分析,也可根據血腫發生時期分型:(1)速發型———血腫發生在分娩后較短時間內,不超過24h,大都在數小時內發現,15例。遲發型———血腫發生在分娩后24h,發生緩慢,2例。
3 產道血腫發生的原因及診斷處理
產道血腫發生后產婦自覺陰道、肛門劇烈疼痛,伴里急后重感,隨時間延長而加重。出血量多,有失血面容。陰道檢查見:(1)外陰血腫———外陰膨大,皮膚粘膜呈紫色。(2)陰道血腫———陰道壁向陰道膨出,陰道變窄,形成血腫壁的組織十分緊張,觸痛(+++)。
根據17例產道血腫形成病案的記載及臨床實踐觀察分析,產道血腫的發生原因有:(1)產程異常:產程過長或過快時,胎頭下降的沖力可直接造成組織損傷及組織深部血管受損撕裂,因陰道周圍有豐富的靜脈叢,并與痔下靜脈、痔中靜脈及膀胱下靜脈叢相連,一旦撕裂極易發生血腫、滯產、難產、臀位產。軟產道深部血管也可因長時間受壓壞死破裂而出血。(2)產道裂傷或會陰側切由于縫合技術不佳,止血不徹底,漏縫了已縮回的血管面引起血腫。(3)凝血功能障礙———常見于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血液病或肝病,常使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在此種情況下,臨產后如發生組織損 傷則易發生血腫。
4 討論
以上的臨床經驗告我們,針對產道血腫的發生原因,必須作好各項產前檢查,對妊高征、貧血、胎位不正、難產產婦均要高度重視。助產時要規范助產步驟,嚴防胎兒娩出過快或過急,導致軟產道撕裂傷。對有血小板減少的產婦或軟產道靜脈曲張的產婦更應嚴格重視,對難產、胎位不正、巨大兒及早行剖宮產術。對側切及陰道裂傷的縫合要認真操作,嚴格掌握縫合破裂或撕裂口的前端,要首針超過頂端的0.5~1.0cm,以縫扎可能縮回的血管,確保不漏縫。要做好產婦2h產后的產后觀察,并詢問有無陰道、肛門墜脹感,防止誤診、漏診。
對于形成的產道血腫,原則上切開血腫,清除凝血塊后,確認破裂血管予以結扎止血,對外陰血腫<5cm的進行冷敷加丁字帶壓迫止血。如血腫不再增大,可不縫扎。對縫扎方法采用“8”字縫合較為合理。
(收稿日期:2004-03-29)
作者單位:836000新疆兵團農十師北屯醫院
836000新疆阿勒泰北屯鎮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