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靜脈注射甘露醇外滲后,局部組織腫脹,嚴重時可致組織變性壞死。本文就24例注射甘露醇外滲后,采用50%硫酸鎂熱敷、濕熱敷(47℃)、濕熱敷加低能量He-Ne激光外照射的方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50%硫酸鎂熱敷,療效慢,易致皮下水皰。 甘露醇是一種脫水劑,為降低顱內壓首選藥物,因其安全可靠,降壓迅速,受到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4例病案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55~70歲,平均年齡60歲,均患有腦血管病,肢體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注射甘露醇外滲后,局部組織腫脹,但均無壞死現象。
1.2 外滲的范圍及處理 見表1。
表1 外滲范圍及處理略
2 結果
用50%硫酸鎂熱敷者,外滲處表皮均出現許多0.5cm×1cm的水皰,10天后局部組織才愈合消腫。用濕熱敷(47℃)者,外滲處1周后消腫。
用濕熱敷(47℃)者,加低能量HE-NE激光外照射,外滲處理2天后即消腫,且無任何副作用。
3 討論
甘露醇是一種高滲溶液,能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脫水,可防治腦水腫。甘露醇外滲后,提高了組織液的晶體滲透壓,同時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由血管進入組織間隙,形成“淤血性水腫”,處理不及時,紅細胞也會漏出,此時靜脈壓多呈增高狀態,更加重了水腫和出血,實質細胞可發生程度不等的變性、壞死。
50%硫酸鎂熱敷,作用原理是通過鎂離子的透入,改善組織間隙與細胞內的滲透壓,以達到局部組織滲出液的吸收和消腫目的 [1] 。可是當甘露醇外滲后,組織液的晶體滲透壓增高了,使用硫酸鎂熱敷,通過鎂離子的透入,組織液中的晶體滲透壓更高了,使血管內的血漿及組織細胞內的水分進入組織間隙增多,致皮下水皰,從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濕熱敷(47℃),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局部血液循環加快,靜脈回流增加,使局部外滲液被吸收。
低能量HE-NE激光外照射,能促進微循環,血液循環加快,影響機體酶的活性,增加血液吞噬細胞以及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加速上皮新生和血管再生 [2] 。同時,增加機體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促進體液免疫功能,這無疑對甘露醇外滲后,局部組織液吸收和防治組織壞死具有重要意義。
結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注射甘露醇外滲,效果也不相同。在觀察過程中,我們體會到:采用50%硫酸鎂熱敷,療效慢,且易致皮下水皰,給以后的護理工作帶來困難,同時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單純用濕熱敷方法,療效較慢。而采用濕熱敷加用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方法,效果最佳,且病人易接受,又無任何副作用產生。
參考文獻
1 姜建新.靜脈滴注高滲溶液外漏后的處理.中華護理雜志,1982,3,173.
2 曾紅,王路.低功率HE-NE激光加遠紅外線治愈面部放射皮損1例.中華理療雜志,1995,18,42.
作者單位:442000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護理部
(收稿日期:200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