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纖維氣管鏡(CFB)支氣管肺泡灌洗(BAL)并藥物灌注是近年治療支氣管肺感染的新技術,1998年以來,我院采用該方法治療21例較嚴重的支氣管肺感染,療效滿意,現將BAL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1 一般資料 本文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齡59歲,慢支感染10例,其中喘息型4例,支擴合并感染4例,哮喘合并感染2例。慢性肺膿......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齡59歲,慢支感染10例,其中喘息型4例,支擴合并感染4例,哮喘合并感染2例。慢性肺膿腫8例,炎性肺不張3例,經正規應用抗生素治療2周以上未控制感染,支氣管肺泡灌洗加抗生素藥物灌注治療1~3次,平均1.6次。
1.2 治療方法 常規進行CFB檢查,對病變的肺葉或肺段分次緩慢注入37℃左右生理鹽水灌洗液100~150ml后,囑患者輕咳,用吸引器吸引回收液留取標本。送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或作病理細胞學檢查。然后盡量吸出灌洗液,再選用適當抗生素與生理鹽水5ml,稀釋后緩慢注入病灶部位退出CFB,灌洗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鼻導管吸氧。
1.3 療效標準 顯效:咳、痰、喘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肺部羅音明顯減少,體溫、血白細胞趨于正常,X線胸片肺炎陰影消散或肺泡已復張;有效:臨床癥狀體征緩解,X線胸片肺炎性陰影已明顯吸收,肺泡已部分復張;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X線胸片肺炎性陰影較前吸收或無變化。
2 結果
本組21例中顯效14例(66.7%),有效6例(28.57%),無效1例。其中5例經2次BAL后顯效,1例經3次BAL后有效。
并發癥及不良反應:21例患者治療時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悶,但均能耐受治療,3例在灌洗中出現紫紺給氧后好轉;2例于灌洗當日發熱,體溫較前升高1℃左右,于次日恢復。
3 護理及體會
3.1 術前準備 (1)熟悉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及病變部位,纖支鏡及配套器械嚴格消毒,檢查吸引器負壓,要求在阻塞管時達93.5kPa,對于咳嗽無力,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應首先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便于吸引;(2)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BAL是一種較特殊的治療方法,做好心理護理是確保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治療前應說明BAL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紹治療的大概過程和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3)術前3~4h禁食,術前半小時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魯米那0.1mg,以鎮靜和抑制氣道腺體分泌,防止因嘔吐或氣道分泌物過多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3.2 術中配合 在行BAL時,以利多卡因霧化麻醉為佳。超聲霧化可使利多卡因藥液霧化成1~5μm的霧粒,通過病人呼吸,使霧粒進入咽喉及氣管各分支起到麻醉作用,可以減輕纖支鏡通過聲門或氣道時由刺激引起聲門關閉或氣道痙攣。灌洗液不宜過多,以100~150ml分5次注入為宜。(1)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心率、口唇有無紫紺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對癥處理;(2)對血氧分壓低于11kPa或CO 2 分壓高于8kPa時行BAL時均應吸氧,因支氣管鏡檢查本身血氧分壓下降約1~2kPa,而灌洗液注入肺內,對肺泡氧合仍有影響。
3.3 術后護理 繼續吸氧,每1~2h做一次血氣分析檢查,以決定氧流量和吸氧時間;術后2h囑病人自由咳嗽,可排出未吸出的灌洗液、分泌物,還可防止肺不張的發生。少數病人可有發熱,多因吸引中負壓過大引起部分肺泡破裂,或迷走神經受刺激和低氧血癥可致心律失常。因此,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注意有無咯血及氣胸發生。
總之,支氣管肺泡灌洗有效消除肺內膿性分泌物,改善了通氣功能,局部用藥可以提高肺膿腔內抗生素的濃度,直接作用于細菌,達到治愈目的。支氣管肺部灌洗并藥物灌注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治療方法,術前應充分做好護理工作,術中應規范操作和密切觀察,術后應加強護理才能提高療效,防止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作者單位:226006江蘇省南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收稿日期:200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