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消化系統藥物大致分為:(1)抗酸藥(包括堿性抗酸藥、H 2 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多采取聯合用藥措施,對癥治療是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必須了解各種藥物的藥理、各種影響藥效的因素、藥物間的相互影響、適應證、用藥時間、不良反應和禁忌證,并隨病情變化和患者個體情況而取舍。要選擇高效、經濟......
1 臨床資料 [3,4]
組方1:雷尼替丁0.15g,口服,每日2次;果膠鉍100mg,口服,每日3次;替硝唑0.5g,口服,每日2次;阿莫西林0.5g,口服,每日3;0.9%NS100ml+立復丁40mg靜脈注射每日2次。此方顯然為治療胃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胃酸相關性疾病,但用藥明顯有誤,雷尼替丁為第二代H 2 受體拮抗劑,而立復丁(法莫替丁)為第三代H 2 受體拮抗劑,其抗酸作用為雷尼替丁的7~10倍,口服本品20mg對基礎胃酸分泌及給予各種刺激引起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有強抑制作用。兩藥相聯屬同種藥物疊加,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同時,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組方2:洛賽克20mg,口服,每日2次;麗珠胃三聯每日1盒口服;果膠鉍100mg口服,每日3次;達吉(復方消化酶)1粒口服,每日3次。此方為一消化性潰瘍、Hp陽性者的配方,方中麗珠胃三聯為枸櫞酸鉍鉀、替硝唑、克拉霉素的組合包裝,改組合為目前根除Hp最佳方案,使用時不該額外加用任何鉍制劑,而該方中額外使用果膠鉍,增加了患者肝腎負擔及鉍中毒危險,同時該方還使用了達吉(復方消化酶),該藥為助消化藥,其組分為:胃蛋白酶、木瓜酶、淀粉酶、熊去氧膽酸、纖維素酶、胰酶、脂肪酶,在pH1.5~2.5時活性最高,消化力最強,故常與稀鹽酸合用,對各種原因所致消化不良有良效,忌與堿性藥、抗酸藥同服,否則降低本品活性。該方一方面在行抑酸、抑胃蛋白酶活性治療,一方面又加強了胃蛋白酶藥物,明顯違反了藥物的配伍禁忌,相互破壞藥物的相互藥理作用,治療作用可想而知。組方3:洛賽克20mg口服,每日2次;果膠鉍100mg口服,每日3次;西岳維康0.5g口服,每日3次。該方中的西岳維康主要成分為甘羥鋁(化學名稱為二羥基氨基乙酸鋁)與果膠鉍均屬胃粘膜保護藥,均能與胃粘膜蛋白質形成不溶性絡合物,在潰瘍表面形成保護性薄膜,兩藥聯用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并造成藥物的浪費,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組方4:阿莫西林0.5g口服,每日3次;嗎丁啉10mg口服,每日3次;達吉(復方消化酶)1粒口服,每日3次;654-210mg口服,每日3次。此方為一急性胃腸炎患者配方,方中654-2為抗膽堿能藥物,可抑制胃腸蠕動及分泌,而嗎丁啉則促進胃腸蠕動及排空,兩藥聯用效果均下降。組方5:嗎丁啉10mg口服,每日3次;普瑞博斯5mg口服,每日3次;麥滋林0.67g口服,每日3次。這是一存在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配方,嗎丁啉為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外周作用能阻斷多巴胺對胃腸肌層神經突觸后膽堿能神經元的 抑制作用,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排空,協調胃腸運動,防止食物反流。普瑞博斯促進腸壁肌層神經叢釋放乙酰膽堿,從而促進食管、胃、小腸直至結腸的運動,胃腸促動力作用優于嗎丁啉,兩藥作用機制不同,但均為胃腸促動藥,不應同時聯用。組方6:洛賽克20mg口服,每日1次;麗珠胃三聯每日1盒口服;0.9%NS100ml+頭孢噻肟鈉2g靜脈注射,每日2次。這是一Hp檢測為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配方,旨在抗潰瘍、抗幽門螺桿菌治療,麗珠胃三聯在組方2中已述,為目前最佳抗幽門螺桿菌藥物,使用1周Hp根除率達90%以上,沒必要再額外給予抗生素,更不應靜脈給予。該方靜脈使用頭孢噻肟鈉,純屬藥物的巨大浪費,并對患者健康造成人為損害。
2 討論
在臨床上濫用消化系統藥物現象各醫院都不鮮見,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舉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不能聯用的藥物聯用或大劑量使用或相同藥物疊加使用后,雖產生拮抗、降低藥效,但在短期內并無明顯不良反應,不被醫生和患者所重視,它不象強心甙、硝普鈉、安定類藥物那樣,用藥不當即可造成嚴重后果,會使醫務人員高度重視;(2)少數醫師偏重于自己的專業知識,忽視了藥理學;(3)藥房調劑對臨床處方疏于監督,出于各種原因不愿或不敢指出臨床醫師用藥的不合理,甚至嚴重配伍禁忌;(4)經濟利益的驅使。目前,少數醫院、藥房、私人診所、衛生院等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為增加經濟收入,明知很多藥物聯用的不合理或有配伍禁忌,但為了高收入仍明知故犯,給患者推薦使用;(5)少數醫療機構的領導,忽略對醫務人員的素質教育。為此,筆者認為:(1)作為臨床醫務人員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盡量做到合理用藥。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己成為醫術精良,道德高尚的優秀白衣天使;(2)藥房調劑要堅持原則,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當事醫生;(3)醫療單位業務領導要加強藥品監管力度。這樣,臨床不合理用藥或濫用藥物現象就會少的多。
參考文獻
1 金有豫.藥理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31-34.2 金有豫.藥理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59-267.
3 許樹梧,劉少貴.基本藥物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331.
4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373-380.
作者單位:753400寧夏平羅縣人民醫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