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人自1996年參加工作,檢驗門診及住院病人32000余人次,婦幼防疫查體5萬余人次,其中采集血液樣本6萬余人次,尿液樣本3萬余人次,大便樣本2萬余人次,其它樣本1萬余人次。由于醫學檢驗是一項細致的科技工作,故標本的正確采集相當重要,本人將如何正確采集標本的心得做了初步積累,意在為臨床檢驗的準確性提供基礎性指導......
2 采集標本的時間
某些血液成份受飲食影響較大,如血糖,需在晨起空腹時采血。而血脂化驗前24h要禁高脂飲食,12h禁流質,空腹采血。
臨床上疑為敗血癥、膿毒血癥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細菌培養,采血宜在患者發冷發熱期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療前,以正在發冷發熱時或發冷發熱前半小時為宜。
尿液標本需留晨起第一次排出的中段尿。因晨尿的尿量及各種成份的含量比較穩定,檢驗出的結果比較準確。并且,晨尿的pH值低,有利于保持有形成份的完整,易于檢出陽性結果。
3 正確的采集標本方法
3.1 采集方法可因檢測目的不同而有差異 在采集靜脈血標本時,抽血后應先拔掉針頭,再將血注入試管。切勿不拔針頭直接注入,造成溶血,影響檢測結果。臨床還可見從輸液通路中或同一血管中采集標本,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3.2 做血氣及pH測定,取動脈血時不能有氣泡 抽出后用一塊橡皮封針頭,隔絕空氣。因空中的氧分壓高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動脈血。根據氣體規律,高分壓流向低分壓,從而使血液中氧分壓都改變而無測定價值。
3.3 糞便常規檢驗標本的采集方法 糞便常規檢驗時留取新鮮指頭大小即可,應選其中膿血、粘液等病理成分。若無病理成份,可多部位取材。寄生蟲體及蟲卵記數,應收集24h糞便送檢。不應取尿壺或便盆中的標本,若標本中混入尿液,可使柔軟的幼蟲致死。隱血實驗應囑患者收集標本前3天禁動物性食物。連續檢查3天,并選取外表及內層糞便。細菌檢驗用標本用無菌操作收集。
4 準確采集標本量及時送檢
4.1 根據檢查目的,準確采集標本量 抗凝標本抗凝劑應嚴格按照比例準確加入。如測定血沉時,要求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為4:1,應力求準確,并充分混勻,如比例不準,將使檢驗結果失去臨床價值。
4.2 標本采集后要及時送檢,以免影響檢驗結果 如尿液檢驗以新鮮尿為好。應在半小時以內檢驗,最多不超過2h。放置時間越長,有機成份分解破壞越多,其他化學成份也會發生改變。如果做血氣及pH測定,血液抽出后要及時送檢,不能放置過久。因為血液細胞還在進行新陳代謝,使pH及PCO 2 下降,PCO 2 上升,影響數據的準確性。而做血糖時,采血后注入干燥試管內,置室溫凝固,如不及時分離血清,血糖因血細胞的糖酵解每小時降低7%。血沉應于抽血2h內測定完畢,超過2h血沉會減慢。標本在運送過程中要防止震蕩、污染、混雜。接收人員要認真查對,驗收,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及時送檢,標本需妥善保存。
作者單位:250107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墻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