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護士每天的日常工作。造成輸液微粒的原因有藥物純度、配伍不當、空氣污染、配液操作不規范、輸液器具不合格等多種因素,其中空氣污染有直接因果關系。但是,對于輸液微粒而言,往往強調生產過程中,配制輸液環境空氣凈化的潔凈級別,而忽視了使用過程中空氣污染、配后不當、配液操......
1 主要原因
1.1 空氣污染 空氣中有很多塵埃粒子、懸浮物、輸液配藥時很容易進入液體中。如北京安貞醫院李元春曾在1ml青霉素和5%GS混合液中,檢出粒徑2~16μm的微粒542個,在1ml20%甘露醇藥液中,檢出粒徑4~32μm的微粒598個。而國家藥典規定,1ml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直徑>10μm的不得超過20個,>25μm的不得超過2個。顯然,空氣污染是輸液微粒增多的原因之一,而且直徑在10~25μm的微粒是我們人的肉眼無法看到的。
1.2 配伍不當 我們都知道輸液與輸液之間、大輸液與小針劑之間、針劑與針劑之間,因pH、理化性質的不同而可能產生配伍禁忌。雖然在醫院各科室的治療室墻上一般都掛有159種注射液配伍禁忌表,但由于近年新藥不斷增多,有些藥品在配伍禁忌表上根本查不到,給護士配藥帶來了困難,配伍不當現象時有發生。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在不了解有關配伍禁忌的藥品時,一定要詳細閱讀該藥品的使用說明書,按說明書要求進行配藥或注射,切不可圖省事,盲目將該藥往輸液中加或從輸液器的孟菲氏滴管中加入。特別是中草藥注射液,由于其有效成分復雜,提取、生產工藝與所用溶媒不相同,因此,中草藥注射液與輸液之間、中草藥針與西藥針劑之間就很有可能產生配伍變化,析出結晶或鞣質樣絮狀物,這就是中草藥注射液為什么要單獨輸注的原因。如丹參注射液與細胞色素C混合輸注可產生螯合反應,生成丹參酚-鐵螯合物,使注射液色澤變深,甚至產生混濁,沉淀。我院就曾經發生過二起在輸丹參過程中加入其它針藥或未按丹參使用說明書中指定加入的液體輸注而出現絮狀物引起醫療糾紛的事件。
1.3 配液操作不規范 治療室里敲擊安瓿的聲音我們都比較熟悉。筆者曾經仔細觀察并親自實踐,敲擊安瓿的手法不同,其細碎玻璃屑落入藥液中的數量也有所不同。如果配藥護士用空針抽取藥液時不注意,就會將落入藥液中的細小碎玻璃屑抽入空針而注入輸液中,造成輸液微粒增多。特別是有的針藥抽入空針后,不僅有注入輸液中滴注的,更有直接靜脈推注或肌注的,其危害可想而知。
2 建議
鑒于上述配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臨床科室建立臨床靜脈輸液配藥中心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雖然現在的輸液器普遍帶有終端濾器,但不能完全依賴這個終端濾器而忽視配藥環境與操作的重要環節。所以筆者建議在臨床科室安裝一間空氣凈化室,將全科所有靜脈輸液或注射的配藥集中在這間凈化室完成,配以專人規范化操作、檢查、核對,有條件的還可配備安瓿切割機,這樣既可減少空氣污染,使藥液微粒得到控制,又可防止操作不當造成玻屑異物,更有利于配液的正規操作,減少差錯事故與醫療糾紛的發生。沒有條件安裝凈化設備的醫院,至少也要安裝超凈工作臺,凈化配液操作點的空氣環境。
作者單位:646400四川省敘永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