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丹參酮(tanshinone)是中藥丹參(Salviamiltiorrhiza Bge)根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物。或者是醚、醇等有機溶劑的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種成分,總稱丹參酮。丹參酮以抗菌作用為主、兼有抗炎、性激素作用、近年其在心腦血管方面作用及抗腫瘤作用也被廣泛報道,本文對其做以綜述。 1 抗菌作用 1。...
1 抗菌作用
1.1 抗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 房其年等 [1] 對丹參10種成分進行體外抑菌試驗。其中,隱丹參酮、丹參酮ⅡB、丹參酸甲酯、羥基丹參酮ⅡA和二氫丹參酮Ⅰ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耐藥菌株有較強抑菌作用,其中隱丹參酮作用最強,是其主要成分。高玉桂等以總丹參酮進行體外及動物體內實驗均證明,丹參酮對以金葡菌為主的急性感染,特別是對耐藥金葡菌株有顯著療效。
1.2 抗桿菌作用 丹參酮及其單體對人型結核桿菌(H 37 RV)菌株有較強抑菌作用。羅厚蔚等的測定結果還顯示,丹參酮及其單體對分枝桿菌607、潰瘍分枝桿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3 抗真菌作用 丹參酮100μg/ml時,體外可抑制鐵銹色毛發癬菌和紅色毛發癬菌的生長。
2 抗炎作用
高玉桂等采用小白鼠作實驗證明丹參酮局部應用有明顯的抗炎作用;用動物模型經灌胃給丹參酮結果顯示丹參酮對炎癥的第一、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亞急性炎癥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而對炎癥的第三期、即慢性期并無作用。丹參酮能使大白鼠血中PGF23和PGE水平降低,這可能與丹參酮的抗炎作用機制有關。
高驥援等人應用瓊脂糖玻片對不同濃度丹參酮對白細胞的隨機運動、趨化性研究;當健康人白細胞(5×10 7 /ml)與50ng/ml丹參酮共同孵育1h,可使白細胞趨化性發生明顯抑制;而對白細胞的隨機運動無影響。若孵育時間連續19h,則5ng/ml丹參酮足以使白細胞趨化性及隨機運動均發生有意義的抑制。采用Smith瓊脂糖微滴法測定四種不同劑量丹參酮對人白細胞化學運動影響的研究一定濃度(10ng/ml以上)丹參酮能有意義地抑制白細胞化學運動,由此可推測,丹參酮抗炎效應是通過這種抑制作用,從而阻止白細胞過度的游出和集聚,防止溶酶體酶、氧化代謝產物過多釋放,減輕組織損傷,以控制炎癥發展,進一步證實了丹參酮的抗炎效應。
3 性激素作用
3.1 雌激素樣作用 用子宮重量法及陰道涂片法可證明丹參酮有較溫和雌激素活性,李隆敏等利用丹參酮具有溫和的雌激素樣活性,治療更年期綜合征,顯示良好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證明丹參酮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化率,延緩或阻斷絕經后快速骨丟失作用 [2] 。通過丹參酮治療原發性痛經前后血清泌乳素含量有顯著差異,說明丹參酮具有使泌乳素分泌減少的作用。
3.2 抗雄激素樣作用 丹參酮對去睪丸大白鼠再給予丙酸睪丸酮呈明顯對抗作用,高玉桂等用精囊和前列腺重量法證明丹參酮有抗丙酸睪丸酮作用 [3] 。利用丹參酮抗雄激素作用來控制皮脂腺活性,減少皮脂產生,是其治療痤瘡機理之一 [4] 。
4 心腦血管方面作用
4.1 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心肌缺血及隨后的再灌注,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是導致心肌再灌注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陶軍等人用家兔實驗證明: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前給予DS-201(5mg/kg),能明顯降低心肌組織中心肌丙二醛(MDA)的生成和減少心肌血清肌酸激酶(CK)的釋放。通過化學發光法顯示DS-201對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和過氧化氫有清除作用。說明丹參酮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可能是防治心肌再灌注損傷的機理之一。
王軍等通過凝閉大鼠一側大腦中動脈造成病灶性腦缺血,觀察丹參酮對其血液發光學的影響。結果說明,丹參酮使血液超弱發光強度減弱,腦組織充血、水腫和缺血性壞死明顯減輕,由于血液超弱發光性與氧自由基濃度的平方成正比,表明丹參酮有促進機體對氧自由基的代謝、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減少腦損傷的作用 [5]。
4.2 抑制白細胞功能 唐汝愚等用鹽酸異丙腎上腺素造成兔心肌梗塞模型,研究丹參酮抑制白細胞功能與防治心肌梗死關系。使循環嗜中性白細胞呈被激活狀態,丹參酮能明顯抑制嗜中性白細胞溶酶體酶釋放、吞噬及粘附,且呈量—效關系;抑制白細胞及缺血心肌的浸潤及心肌中前列腺素合成;顯著減少心肌壞死并與與嗜中性白細胞呈顯著正相關。結果表明丹參酮有防治心肌梗死的作用,抑制心肌梗死時嗜中性白細胞(Neu)的活化可能是其主要機制之一 [6] 。劉建東通過丹參酮對大鼠實驗性腦梗塞的作用觀察,表明丹參酮可抑制腦缺血性粒細胞吞噬化學發光增強,減少白細胞在缺血區的浸潤,減輕腦組織脂質過氧損傷,縮小梗死范圍 [7] 。以上實驗均表明丹參酮具有抑制白細胞功能,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和腦梗塞。
4.3 對紅細胞溶血的保護作用 王志敏用掃描電鏡觀察到,丹參酮能減輕紅細胞的腫脹使紅細胞不破裂,從而使紅細胞溶血減少 [8] 。范全心等進一步證實體外循環中DS-201能保護紅細胞的正常形態,這對改善體外循環這一非生理性循環中微循環灌注,保護多種臟器的功能,減少細胞血液成份的破壞很有意義。
4.4 鈣拮抗作用 丹參酮具有肯定的鈣拮抗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丹參酮ⅡA磺酸鈉。費麗萍等人實驗表明:丹參酮ⅡA磺酸鈉的作用是通過阻斷紅細胞膜上電壓依賴性鈣通道所發揮的抑制紅細胞的外鈣內流的作用所致。實驗結果還表明,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靜息狀態下的紅細胞的鈣也有影響,可降低靜息狀態下的紅細胞的游離鈣的水平(P<0.05) [9] 。
岳平等用豚鼠離體心臟灌流造成心肌鈣反常模型,以DS201為保護劑,測定心肌組織蛋白釋放和鈣攝取量,觀察 作用效果,并與己知鈣拮抗劑異搏定相比較,結果顯示,DS201對心肌鈣反常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抑制鈣內流,減輕鈣反常過程中心肌組織鈣沉積和心肌損傷所致的蛋白酶釋放,該作用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劑量依賴關系 [10] 。
4.5 細胞增殖抑制作用 杜俊蓉用四甲基偶氮唑藍比色法測定細胞線粒體脫氫酶活性,來評價該藥的細胞毒性;用細胞計數法測定該藥對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 [11] 。結果發現,在無細胞毒性的濃度范圍內,丹參酮ⅡA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堿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誘導的人血管平滑肌細胞DNA的合成,IC 50 為2.8μmol/L;丹參酮ⅡA15μmol/L孵育6d,顯著抑制細胞增殖(P<0.05)。說明丹參酮具有抗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作用,提示丹參酮對生長因子為始因、血管平滑肌細胞異常增殖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如血管成形術后再狹窄、慢性高血壓病等疾病可能有積極防治作用。
5 抗腫瘤作用
5.1 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 Rgu Shi Yong等從丹參根部抽提物中分離出18種活性成分,他們對五種人腫瘤細胞系均有細胞毒作用,這5種腫瘤細胞株是A549(非小細胞肺癌)、SK-OV-3(卵巢癌)、SK-Mel-2(黑色素瘤)、XF498(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和HCT-15C(結腸癌),每種腫瘤細胞系的增殖均顯著受到抑制(半數有效量0.2~8.1mg/ml) [12] 。
5.2 對腫瘤細胞的誘導分化作用 誘導癌細胞分化是當前腫瘤生物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癌細胞可在誘導分化因子作用下,惡性表現受到抑制,甚至可逆轉為正常細胞的基因表型,恢復某些正常功能。袁淑蘭等人觀察了丹參酮對人宮頸癌細胞株(ME180)的體外誘導分化作用。結果顯示:人宮頸癌ME180細胞經丹參酮(1mg/L)作用后,形態趨向良性分化,生長受到明顯抑制;丹參酮可逆轉ME180細胞的某些惡性表現,具有誘導分化作用 [13,14] 。后通過丹參酮對小鼠肝癌的作用機理表明:丹參酮抑制細胞原癌基因的表達,抑制DNA多聚酶δ活性和PCNA表達,抑制細胞進入S期及DNA合成,從而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分化 [15] 。
5.3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黃韌敏 [16] 等應用體外細胞培養技術,用不同劑量的TanⅡA(1~10μg/ml)作用于HL-60細胞,進行光鏡、電鏡、瓊脂糖凝膠電泳及流式細胞儀的觀察和分析。結果表明TanⅡA作用后,HL-60細胞的生長受到明顯抑制,其半數抑制濃度IC 50 約為10μg/ml,光鏡、電鏡觀察到細胞呈現凋亡特征,瓊脂糖凝膠電泳顯示細胞DNA呈梯狀降解,流式細胞儀分析表明,10μg/ml TanⅡA作用后,HL-60細胞凋亡率達28.8%,細胞被阻止于G 0 /G 1 ,S期細胞明顯減少(P<0.01)。表明丹參酮ⅡA可誘導細胞凋亡。
6 其它作用
(1)長期應用丹參酮ⅡA可預防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機制可能與丹參酮IIA能降低心臟蛋白激酶C的表達有關 [17] 。(2)長期應用丹參酮ⅡA治療可預防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機制可能與丹參酮IIA降低了心臟PKG的表達有關 [18] 。(3)丹參酮ⅡA能明顯改善實驗性肝纖維化復制大鼠CCl 4 肝纖維化模型,以馬洛替酯為陽性對照,采用光鏡觀察組織學改變,測定血清谷丙氨酸轉移酶(ALT)、谷草氨酸轉移酶(AST)、一氧化氮(NO)、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丙二醛(MDA)以反映肝細胞損傷及肝纖維化的程度。結果:丹參酮ⅡA能降低實驗性肝纖維化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0、HA、LN水平和過高的肝組織中Hyp、MDA的含量。病理組織學檢查亦表明,丹參酮ⅡA能明顯改善實驗性肝纖維化。結論:丹參酮IIA可能對實驗性肝纖維化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19] 。
參考文獻
1 房其年.丹參抗菌有效成份的研究.化學學報,1976,34:97.
2 李隆敏.丹參酮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中醫中藥,1996,2(1):78.
3 高玉桂.丹參酮的性激素樣活性.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980,2(3):189.
4 周華.丹參酮治療痤瘡及對皮脂和丙酸桿菌數的影響.中華皮膚科雜志,1992,25:3-5.
5 王軍.丹參酮對實驗性腦梗塞大鼠血液發光學的影響.中藥藥理與臨床,1999,15(4):39.
6 唐汝愚.丹參酮抑制中性白細胞功能與防治心肌梗死作用的關系.中國藥理學報,1991,12(3):269-272.
7 劉建東.丹參酮對大鼠實驗性腦梗塞的防治作用.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3,9(3):369-372.
8 王志敏.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心肌和溶血的作用.生理學報,1980,32(1):18-22.
9 費麗萍.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紅細胞內游離鈣濃度的影響.微循環學雜志,1997,7(4):17-19.
10 岳平.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心肌鈣反常的保護作用.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7,3(3):154.
11 杜俊蓉.丹參酮ⅡA對培養人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影響.華西藥學雜志,1999,14(1):1-3.
12 Rgn.In Vitro cytotxicity of tanshinone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planta medica,1997,63(4):339.
13 黃光琦.丹參酮誘導人宮頸癌ME180細胞的分化.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6,10(4):285-289.
14 袁淑蘭.丹參酮體外誘導分化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癌癥,1996,15(6):408-411.
15 王修杰.丹參酮抗小鼠肝癌作用和機理的初步研究.中華腫瘤雜志,1996,18(6):412-414.
16 黃韌敏.丹參酮ⅡA誘導HL-60細胞凋亡.癌癥,1998,17(3):164.
17 謝輝.丹參酮ⅡA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蛋白激酶C的影響.湖北中醫雜志,2004,26(8):6-7.
18 謝輝.丹參酮ⅡA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左室肥厚的影響及機制.實用醫學雜志,2004,20(3):252-254.
19 劉永剛.丹參ⅡA對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纖維化的實驗研究.中藥材,2002,25(1):31-33.
作者單位:300481北京市清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