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們利用激光吻合大鼠頸動脈,并進行檢測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凋亡的細胞學研究。0cm,正中橫斷血管,生理鹽水沖洗血管腔。縫合組頸動脈采用11-0尼龍線等針距縫合8針端端吻合作對照。激光吻合前采用11-0尼龍線三定點端端吻合法等針距縫合3針對合血管斷端,(120±20)mW的光束脈沖式對斷端進行照射,吻......
1 材料與方法
選用Wistar大鼠150只(由吉林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體重(150±10)g,顯微鏡下暴露一側頸動脈長度約1.0cm,正中橫斷血管,生理鹽水沖洗血管腔。縫合組頸動脈采用11-0尼龍線等針距縫合8針端端吻合作對照。激光吻合前采用11-0尼龍線三定點端端吻合法等針距縫合3針對合血管斷端,(120±20)mW的光束脈沖式對斷端進行照射,吻合成功后去除支持線。
于術后1d、3d、5d、7d、10d、13d、16d各取5只大鼠剖殺采取吻合口在內的血管一段進行透射電子顯微鏡、TUNEL法檢測細胞凋亡和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統計學分析:所得數據采用χ 2 檢驗分析。
2 結果
透射電鏡下凋亡的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亞顯微結構表現為細胞核明顯固縮,染色質濃縮,偏向一側,呈新月體狀,而正常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核明顯大于凋亡細胞核,無染色質濃縮、偏集和細胞核固縮。
血管吻合7天以前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細胞核抗原指數均大于凋亡指數,其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平滑肌細胞增殖細胞核抗原指數大于血管內皮細胞,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與血管內皮細胞差異無顯著性(P>0.05)。激光組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細胞核抗原指數均大于縫合組,其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激光組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與縫合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血管吻合7天以后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大于增殖細胞核抗原指數,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激光組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大于縫合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激光組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大于血管內皮細胞,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縫合組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小于血管內皮細胞,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血管吻合口修復存在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動態平衡。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是反映細胞增殖的可靠指標,當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生長活躍時,PCNA以強陽性的表達。當細胞核中的PCNA增強時,可以吸引細胞間質中的巨噬細胞增多,巨噬細胞通過分泌細胞因子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激光吻合血管手術操作時間短,避免縫線過多、縫合過緊、結扎造成血管壁全層或部分裂傷,最大限度減少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損傷,保持充分血液供應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適當劑量的激光照射能增強細胞的有絲分裂并活化增殖過程。由于縫線吻合對血管壁破壞嚴重,縫合組血管由于縫線產生嚴重異物反應。縫線損傷的血管壁發生炎癥反應,限制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影響血管吻合口早期修復,實驗證實激光吻合血管愈合速度明顯大于縫合組 [1] 。嚴重異物反應,大量單核/巨噬細胞趨化并激活平滑肌細胞過度增殖也是引起吻合口狹窄的細胞學基礎。
在修復細胞增殖的同時,機體適時啟動細胞凋亡基因誘導細胞凋亡 [2] 。大量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可促進單核/巨噬細胞趨化并激活,分泌多種炎癥因子和細胞因子,誘導平滑肌細胞遷移和增殖,縫合組血管內皮細胞大量凋亡可啟動平滑肌細胞增殖過程。巨噬細胞減少導致細胞因子生長依賴的血管內皮細胞凋亡 [3] ,故后期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大于增殖細胞核抗原指數。激光吻合血管吻合口沒有異物殘留,巨噬細胞存在時間短,激光組吻合口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大于縫合組。激光吻合組平滑肌細胞凋亡指數大于血管內皮細胞可保證血管吻合口通暢。
在實驗過程中應該選擇微型、智能化激光吻合機使激光吻合更加規范、標準 [4] ,最大限度減少血管損傷達到最佳修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珍,王奕,于惠秋,等.激光焊接大鼠頸動脈的生物力學研究.浙江臨床醫學,2004,11:930-931.
2 Blagosklonny MV.A node between proliferation,apoptosis and growth arrest.Bioessays,1999,21:704-709.
3 Zhang LX,WangZ,Yang GP,et al.The effect of the angiogenesis in-hibitor,angiostatin,on hypertrophic scarring.J Surg Res,2003,114:262.
4 劉珍,劉銅軍,王忠義.激光焊接皮膚研究的某些進展.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04,1:51-52.
* 基金項目:溫州市科技計劃項目(Y2003A106)
作者單位:325000浙江省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