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臭氧醫學(二)(pdf) 臭氧治療應用于臨床在國外已有30多年的歷史,并在紐約、哈瓦那等地多次召開國際性臭氧醫療學術會議。1 臭氧有十大藥效作用[1]1。1 臭氧能刺激機體白細胞增殖及吞噬功能 如劉洪蘭醫師在1990年的人體靜脈血,經XLY-Ⅱ型量子治療儀(含有臭氧)處理,前后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明顯增加[2],見表1。2 殺滅......
臭氧治療應用于臨床在國外已有30多年的歷史,并在紐約、哈瓦那等地多次召開國際性臭氧醫療學術會議;在俄羅斯、德國、法國等歐美國家得到普遍應用。它在內科、外科、傳染科、兒科、婦產科等可看到良好的前景。
1 臭氧有十大藥效作用[1]
1.1 臭氧能刺激機體白細胞增殖及吞噬功能 如劉洪蘭醫師在1990年的人體靜脈血,經XLY-Ⅱ型量子治療儀(含有臭氧)處理,前后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明顯增加[2],見表1。
表1 儀器處理前后中性粒細胞的吞墨比較(略)
1.2 殺滅細菌病毒 臭氧通過與體液反應產生過氧化氫,以預防和殺死細菌和病毒[3]。
1.3 降低氧合血紅蛋白結合力 臭氧能激活紅細胞,提高三磷酸腺苷(ATP)和2,3-磷酸甘油(2,3-DGP)水平,并能增加血液攜帶氧量和促進血紅蛋白的分裂,降低氧合血紅蛋白結合力,從而提高氧從血液到細胞的擴散。
1.4 臭氧具有較好的輔助抗癌作用 癌癥發展的關鍵是細胞水平上的缺氧,臭氧的參加,增加了血的氧含量,并使其直接向組織供氧能力增強,改善了癌細胞缺氧狀態,提高其對放療射線的敏感性,減少其對化療的多藥耐藥性的發生[4,5]。同時促使干擾素、IL-Ⅱ、腫瘤壞死因子的產生,在腫瘤防治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1]。
1.5 氧化降解石化物 臭氧的超強氧化分解能力還能氧化降解石化物,從一定程度上防止結石發生。
1.6 臭氧治療能提高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分壓 使紅細胞彈性增大和分散,改變血小板聚合方式及多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從而使其通過毛細血管的能力提高,使向組織的供氧供能量的能力增強,激活細胞活性,使組織的代謝和功能恢復。
1.7 調節免疫系統,激活T淋巴細胞 使細胞因子:干擾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釋放增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1.8 調節機體抗氧化能力 臭氧通過與機體作用,瞬間增加“自由基”數量,誘導并激活機體抗氧化酶系統,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自由基清除劑大量產生,清除機體過多自由基,調節機體抗氧化能力。
1.9 臭氧可促進機體對糖的利用 促進三羧酸循環,增加能量釋放,使基礎代謝恢復而進入正常狀態。
1.10 分解代謝中產生的廢物及有毒物質 臭氧能氧化分解機體代謝中產生的廢物及有毒物質,并促進其排出體外。
2 醫學界對臭氧療法似有爭議
目前臭氧療法在醫療界還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同,盡管這一課題已有許多權威性專業文章發表,但是此法一直有部分學者視為安慰劑或某種毒素[1]。這一情況不足為怪,因為臭氧治療用于臨床僅30年左右,它在體內真正生化變化還不完全清楚,它的適應證、使用方法、使用劑量,與其他方法如何配合等都還在深入研究和積累臨床經驗中,我想它很可能會像“三氧化二砷樣,長期以來無論在東方或西方均認為屬劇毒物質,并有致癌、致突變、致畸作用,但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學者,經多年潛心研究,細心觀察,使它成為震驚整個國際血液病學界的,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王牌藥物,有效率達90%[6]。也能會像高壓氧艙一樣,經近300年的興興停停曲折道路,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則成為今日這樣結構完善,理論成熟,適應多種疾病的現代設備[7]。
3 臭氧治療中幾項檢測數據和實驗
3.1 臭氧治療腦部疾病血流情況的觀察 對患者先行多普勒記錄中腦動脈(MCA)和頸動脈(CCA)的有關數值,以后每隔1天向患者靜脈注射經臭氧處理的自體血200ml,共3次。在第3次治療當日和第3次治療后1周,再用多普勒檢測前面的有關數值。見表2。
表2 臭氧治療腦部疾病血流情況的觀察(略)
從表2可看到臭氧治療效果,尤其是這種治療在比較年長者或者是那些血流程的初值較低的患者效果更好。而當使用不含臭氧的氧時,觀察不到有益的生物化學物質和流變學反應[1]。
3.2 對血清HBV-DNA陽性標本觀察 海門市衛生防疫站龔彩云對40份血清HBV-DNA陽性標本,用濃度為4.9ng/m3的臭氧,在4℃~10℃,相對溫度75%~82%的情況下,分別放置20′、40′、60′進行臭氧消毒處理。后用DigHBV-DNA探針分子雜交法測試,40份標本HBV-DNA活性均為陰性,滅活率達100%[8]。華西醫科大學一附院丁柳等報告臭氧對乙肝病毒滅活效果檢測中說:將含有HBV-DNA血清濾紙片分成5組分放入臭氧消毒箱中,按10′、20′,25′、30′、40′消毒處理,取出后用HBV-DNA斑點雜交法檢測,滅活率達100%。在討論中他們認為: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滅活病毒是通過直接破壞其核糖核酸或脫氧核糖核酸物質完成的,從而阻斷了病毒的復制[9]。
3.3 臭氧療法對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下肢缺血患者的血清中有選擇的溶酶活性的研究 治療組為生理鹽水500ml溶為含臭氧濃度為60μg/ml,在1.5h內滴完和30minO2+O3霧氣洗浴下肢。傳統浴療法為患肢接受旋渦式按摩治療和碳酸浴。結果如表3[1]。
表3 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下肢缺血患者溶菌酶和γ-1-抗胰蛋白酶活動不同療法前后變化(略)
注:顯著差異統計—相對于參照組:P<0.0001,P<0.001;分析Ⅰ和Ⅱ之間,+P<0.05
靜脈注射臭氧和下肢臭氧霧氣浴改善了患者的溶酶體的酶活性值,達到了健康人的水平(表3),也改善了患者的總體情況(表4);比較組的下肢接受旋渦式按摩和碳酸浴治療后,溶酶體的酶活性的活動和γ-1-抗胰蛋白酶的濃度沒有明顯變化,健康狀況也無明顯改善。
表4 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臭氧治療和傳統治療和效果比較(略)
3.4 臭氧的滅菌試驗
3.4.1 方法 取井水分別按無菌操作在4個滅菌試管內加有菌井水,第一管不作任何處理蓋蓋密封,第2、3管分別加入30μg/ml濃度的臭氧水1ml、2ml,第4管用30μg/ml濃度的臭氧和氧的混合氣向管內吹1min,均火燒封口加蓋,第2日分別接種于培養皿上,3日后觀察培養皿上細菌生長情況見表5。
表5 自來水經臭氧處理,培養3日后培養皿上細菌生長情況(略)
3.4.2 標本經臭氧處理后培養情況 取大便一塊在10ml滅菌生理鹽水混勻,存放1h后取上方液體放入4個滅菌試管中,每管2ml,在第1管什么都不加,第2、3管分加35μg/ml,濃度臭氧水2ml,1ml,第4管用35μg/ml吹1min,第2日分別接種于培養基上培養,第四日觀察情況如表6。
表6 大便標本分別用臭氧處理后培養情況(略)
4 缺氧與癌癥
4.1 癌癥缺氧論 1931~1944年科學家Otto Warburg教授經研究提出[1]。癌癥產生與發展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機體細胞水平上的缺氧,或者說是一個厭氧性的細胞呼吸取代了細胞的正常呼吸導致的。近年國外醫學腫瘤分冊多次報道了缺氧對腫瘤的侵襲性、轉移和抗放、化療的影響;同時也報道了活性氧(ROS)(臭氧也是活性氧家庭中的一員)在治療癌癥上的有效作用。如陸雪宮[5],綜述了腫瘤微循環環境乏氧不僅使癌腫自身更具侵襲性,更容易發生轉移,而且能使癌對放療、化療的抗拒性增加,降低療效;癌癥微環境的乏氧影響化療敏感的機制可分為直接耐藥和間接耐藥。范靈靈綜述報道[4]:低氧是實體癌微環境的基本特征,也是導致對放療、化療產生耐受的原因之一。楊潔、高飛、徐莉[10,11]綜述報道了活性氧在促凋亡信號作用下,活性氧升高可作為第二信使上調促凋亡蛋白表達,促進線粒體通透性轉變孔的開放,激活天冬氨酸特異的半胱氨酸酶(Caspase),參與Ca2+途徑變化等,誘導細胞凋亡。腫瘤細胞內ROS水平明顯增高,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康迅雷[12]綜述報道:活性氧是一類機體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有氧代謝所產生的含氧化合物,或參與相關的信號轉導通路,或調控轉錄因子的活性,影響P-gp的作用和腫瘤的多藥耐藥性(MDR)。李甲初報道[13]低氧誘導因子(HIF)在腫瘤治療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有不少抗腫瘤藥物是通過降低活性而發揮作用。
4.2 臭氧與癌 一般情況下制備不了純臭氧,一般所說的臭氧是指含一定濃度臭氧的混合氣體,包括空氣和純氧的混合氣,醫療上多用后者,也有把其溶解到液體中制成一定濃度的氧與臭氧的臭氧液或高氧液。臭氧在液體中,一般室溫半衰期為30~35min,這樣的液體輸入機體,可以明顯的提高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分壓,特別是臭氧的輸入可明顯改善血液流變學性質,提高血液向組織和細胞供氧、供能的效果,有助于改變實體癌的乏氧和低能代謝。以幫助放、化療的治療作用。但此法比高壓氧艙方便的多。
4.3 高壓氧艙[7] 高壓氧艙是利用高壓環境下,機體吸入純氧,以增加血漿中的氧溶解量,氧溶量的升高也會有部分活性氧發生,這樣有利腫瘤的放療。如1978年Watson等英國4個放療中心統計320例病例如圖1。
圖1 局部腫瘤控制率(略)
1963年Charchill-Davidson報道了235例用高壓氧輔助放療及81例單純放療者生存情況對比見表7。
表7 235例高壓氧輔助放療及81例單純放療生存情況對比(略)
久山健對25例進展性癌進行高壓氧和抗癌藥物聯合治療,發現癌組織氧分壓從30mmHg升至70mmHg時化療藥物的抗癌效果增加10倍。日本癌治療學會志198015:4介紹:“在高壓氧治療室中并用博萊霉素的實驗研究中說”博萊霉素與高壓氧聯合應用,其抗癌效果均高于單獨使用博萊霉素或單獨使用高壓氧處置[14]。
5 臭氧的有關臨床治療應用
5.1 靜脈液體輸注臭氧 靜脈液體輸注臭氧在國外一些國家應用已較普遍[15],經研究認為液體中臭氧濃度在10~20μg/ml,對人體無損傷,多數學者推薦為30~54μg/ml,總量為10000μg/次左右為安全用量,個別報道一次用量達到3000μg/次[1],因臭氧對靜脈內膜有一定刺激性,故輸入時最初速度應慢些。臭氧輸入后可提高PaO2和SaO2,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增加氧彌散半徑,能調節細胞Ca2+濃度,能殺死多種病原微生物,同時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在我國此法還處于研究階段。
5.2 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第一軍醫大學珠江醫院俞志堅和南方醫院何曉峰等[16]對12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在透視下用G21號針穿有病變椎間盤,注入濃度為40μg/ml的O3—O2混合氣體6~10ml,退針到椎間孔附近時,向椎旁組織內注入O3—O2氣體10ml,隨訪6~18個月,顯效31.5%,有效45.1%,無效23.4%,未發現并發癥。結論為:經皮椎間盤內醫用臭氧注射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一種有效、安全無痛苦的微創方法。南昌市第五醫院骨科馬光輝等[17]報告86例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治愈率52%,總有效率為81%,無效19%。
5.3 產科會陰消毒 臭氧水用于產婦會陰消毒預防切口感染的臨床對照研究[18],王澤華等醫師對該院1998年4~7月陰道分娩行會陰側切的產婦134例,用隨機抽簽法分成兩組,試驗組66例,對照組68例。消毒方法:試驗組用當時制作濃度為6~12mg/L的臭氧水,沖洗會陰側切應消毒的面積,在側切后,縫合前、后各沖洗傷口1次,產后每日沖洗會陰3次,共5天。
表8 兩組會陰消毒效果比較(略)
對照組用1%活力碘在切開前、縫合后各消毒會陰1次,產后同樣用1%活力碘消毒傷口每日3次,共5天。兩組會陰消毒效果比較見表8;兩組消毒后細菌培養總菌落數比較見表9。
表9 兩組消毒后細菌培養總菌落數比較(略)
從上面兩表可以看出臭氧水和1%活力碘消毒效果是一樣的,具有可比性,但用臭氧水消毒的傷口創面清潔,術野清晰,滲血明顯減少為一難得之長處。6 其他臭氧是一種不穩定氣體,很容易分解,在水中分解更快,臭氧濃度在1%以下于常溫空氣中半衰期為16h,在水中濃度3mg/L時半衰期為5~30min[19],所以臭氧無法貯存,都是用時當場制作。因為臭氧制作產量受很多因素:溫度、濕度、壓力、電流等影響,故產量、濃度需及時測定,才能保證使用的安全和療效。現在常用的測量方法有:紫外線輻射吸收法、乙烯化學發光法、電量法、熱檢測法、電位測定法、化學法、碘量法、比色法、管測法、電化學法、膜電極、復合電極、Redo電極等[19]。
【參考文獻】
1 德國赫爾曼高壓臭氧治療系統-中國哈爾濱醫林醫療設備公司譯編:高壓臭氧療法臨床應用研究資料匯編(內部資料)(1)Acozon-/nformation;(2)Med Sci Monit,2002 Jal CK 520-557.
2 劉洪蘭,王麗.XLY-Ⅱ型血液量子治療儀處理前后中性粒細胞功能變化.臨床醫學,1990,10:6.
3 翁心植.關于過氧化氫內用法的說明.中級醫刊,1979,6:41.
4 范靈靈.低氧與腫瘤耐藥及腫瘤治療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5,32:9.
5 陸雪宮.腫瘤微環境乏氧對化療敏感性的影響.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4,31:11.
6 陳銳深.現代中醫腫瘤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
7 李溫仁,倪國壇.高壓氧醫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7.
8 龔彩云.HBV-DNA滅活率對臭氧殺滅乙型肝炎病毒的評價.交通醫學,1995,9:1.
9 丁柳,雷學忠,劉麗,等.臭氧對乙肝病毒滅活效果檢測.四川醫學,2001,22:6.
10 楊潔,高飛.活性氧與細胞凋亡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2,29:4.
11 徐莉,高飛.活性氧與細胞增殖.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2,29:4.
12 康迅雷.活性氧與P-糖蛋白引起的腫瘤多藥耐藥性.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4,31:7.
13 李甲初.低氧誘導因子及其在腫瘤治療中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5,32:6.
14 毛彥普.在高壓氧艙內并用博萊霉素的實驗研究.日本醫學介紹,1981,9:32.
15 徐禮鮮.高氧液體醫學基礎.靜脈液體供氧新方法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教材)2004,3(內部資料).
16 俞志堅,何曉峰,李顏豪,等.醫學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4.
17 馬光輝,張國民,楊儒謀,等.臭氧治療椎間盤突出癥.實用臨床學,2003,4:5.
18 王澤華,鄧六六,郝培紅,等.臭氧水用于產婦會陰消毒預防切口感染的臨床對照研究.中國實用婦產科與產科雜志,2000,16:4.
19 儲金宇,吳春篤,陳萬金,等.臭氧技術及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5.
(編輯:李 木)
作者單位: 454350 河南修武,修武縣人民醫院
454352 河南修武,中州鋁廠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