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血壓病及與之相關的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等大幅度增加,嚴重地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筆者對在我院內科病房住院的高血壓患者運用信息(information)-知識(klowledge)-信念(attitude)-行為(practice),即IKAP理論模式[1]進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隨機分為實驗組50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我國高血壓病標化患病率不斷升高。高血壓病及與之相關的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等大幅度增加,嚴重地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筆者對在我院內科病房住院的高血壓患者運用信息(information)-知識(klowledge)-信念(attitude)-行為(practice),即IKAP理論模式[1]進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齡35~70歲,平均52.5歲,病程1~12年。隨機分為實驗組50例,運用IKAP理論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50例,運用傳統方式進行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實驗組 50例,運用IKAP理論進行健康教育:(1)掌握信息,掌握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生活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有無家族史等,分析發病原因,了解心理狀況,掌握患者當前對該病知識的需求。(2)傳授知識。根據患者情況,運用適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避免緊張刺激,學會松弛與緊張處理。避免情緒激動后的高血壓事件。方法如聽音樂、練書法、健康興趣培養法[2]等。②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首先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3],限鹽及膽固醇,戒煙酒。③規律作息、避免勞累。堅持經常性的有氧運動。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散步、快步走、慢跑、打太極拳等不同方式。④遵醫囑堅持用藥。(3)轉變觀念。通過上述對患者進行疾病方面、藥物治療及飲食、休息鍛煉等全面的知識教育后,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高血壓病的可治療性以及高血壓病并發癥的危害性及可預防性,認識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培養遵醫行為的 重要性。同時做好家屬的健康教育,積極支持與幫助病人堅持治療,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決心。(4)生產行動。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從思想上引起重視,行動上主動執行健康教育計劃,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提高了病人防治本病的依從性。
1.2.2 對照組 50例,運用醫院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即護士運用個體教育、群體及隨機教育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知識。
1.3 效果評價
1.3.1 評價指標 調查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掌握健康知識及執行健康教育計劃即遵從醫囑情況。
1.3.2 評價方法 (1)出院時向患者發放自行設計的“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知識問卷調查表”,該表經2名以上專家審定,內容包括:高血壓病因誘因;臨床表現;并發癥;預防措施;治療方法;血壓控制目標值;自測血壓技術;堅持隨訪復查等8項內容。能正確回答6項以上者視為知曉。(2)向出院1個月后患者發放自行設計的“高血壓病患者遵醫行為調查表”,該表經2名以上專家審定,內容包括:遵醫囑用藥;不濫用藥物;不擅自停藥;保持樂觀穩定情緒;學會緊張處理方法;低鈉低脂平衡飲食;戒除煙酒;規律作息,堅持有氧運動等8項內容。能遵從6項以上者視為遵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高血壓病基本知識知曉度比較 略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后對醫囑遵從情況比較 略
3 討論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指導和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增強建立健康行為的態度和信念,產生維持健康的行為,即提高對醫囑的依從性。本探討顯示,運用IKAP理論模式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后,由表1可見,患者對高血壓病基本知識知曉情況,實驗組為96%知曉,對照組則為74%,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運用IKAP理論進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從而為調動患者遵醫積極性,為實現行為轉變打下了基礎。由表2可見,實驗組遵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IKAP健康教育模式是改善和提高患者遵醫行為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是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的確保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種健康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楊桂芹,李俊美,趙建玲.運用IKAP理論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齊魯護理雜志,2003,9(7):17-18.
2 鄒新花,趙瑞英.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心理干預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382-383.
3 張紅梅.高血壓社區干預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73.
作者單位: 067600 河北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醫院
(編輯:宋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