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相應心肌持久的急性缺血,導致心肌細胞死亡。本病起病急,死亡率高,臨床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達到了冠脈再通,心肌再灌注的目的,預防和減少了腎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及心衰的發生,我院心臟監護病房2005~2006年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26例......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相應心肌持久的急性缺血,導致心肌細胞死亡。本病起病急,死亡率高,臨床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達到了冠脈再通,心肌再灌注的目的,預防和減少了腎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及心衰的發生,我院心臟監護病房2005~2006年應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26例病人,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6例心肌梗死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齡38~72歲,前間壁心梗6例,廣泛前壁心梗8例,下壁心梗12例。
1.2 病例選擇 (1)心絞痛發作時間超過30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者;(2)心電圖有明顯的ST段抬高,且伴有相應導聯ST段降低;(3)發病6h以內;(4)無溶栓治療禁忌證者。
1.3 用藥方法 采用靜脈給藥溶栓法,用100~150u尿激酶溶于0.9%生理鹽水100ml中,30min滴完。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急性心梗發病后,大部分患者都有劇烈的胸痛、胸悶癥狀,患者總認為自己病情嚴重,易產生焦慮、恐懼、緊張、悲觀心理等,護理要根據病人不同的文化層次,做好解釋工作,講明病情與情緒的利害關系,安慰病人不要失望,解除思想顧慮,穩定情緒,有疼痛者,先止痛治療,簡單向患者解釋病情,說明應用尿激酶治療的意義,給患者創造一個安全可信的治療環境,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各種治療、護理及檢查。
2.2 溶栓前護理 囑咐病人絕對臥床休息,給予氧氣可入4~6L/min,進行心電監護,作全導聯心電圖檢查,詢問病史,掌握尿激酶的禁忌證與適應證,抽血檢查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配血備用,靜脈留置針管建立靜脈通路,常規備好除顫儀、心電圖機、血壓計、利多卡因、巴多胺、阿托品等搶救用藥。
2.3 溶栓對患者監護 用0.9%生理鹽水100ml將尿激酶粉針準備溶解后,選擇較大的血管,以保證以液體輸入順利,滴速為65~70滴/min,30min滴完,用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皮膚黏膜有無出血,消化道及泌尿道有無出血,特別要注意觀察中樞神經癥狀,意識、瞳孔的反應及嘔吐表現,一旦發現顱內出血,應立即采取措施。同時要掌握溶栓成功的指征:(1)持續存在的心前區疼痛,于用藥2h內明顯緩解;(2)升高到ST段迅速下降或恢復;(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出現;(4)血清酶峰值提前[1]。
2.4 溶栓后患者觀察 (1)對照觀察心電圖的變化,藥物滴完后,即刻做1份12導聯心電圖,以后每半小時復查心電圖1份,連續做4次,與溶栓前心電圖相比較以判斷溶栓的效果,及時發現再灌注心律失常;(2)胸痛的改變:心肌再灌注后,胸痛緩解或消失,說明心肌再灌注溶栓治療有效;(3)心肌酶譜檢查,應每隔2h抽血化驗1次,以判定血清CPK-MBB酶峰值是否提前出現;(4)血壓心電監測,溶栓后可出現一過性低血壓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此應給予血壓及心電監測,密切觀察其變化,許多臨床資料表明,前壁心梗時,心律失常的發生多為竇性心律失常,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多為竇緩、竇性靜止,房室傳導阻滯。本組病例有20例在溶栓后出現心律失常,均及時處理后,心律失常糾正,2例出現低血壓,靜脈滴多巴胺后,血壓恢復正常。
2.5 生活護理 為減輕心臟負荷,減少心肌耗氧,保護心肌患者必須臥床休息,洗漱、進食、大小便等均由護理人員協助完成,特別重視排便通暢情況,幫助患者使用便盆在床上排便,可預防性應用緩瀉藥物:大黃、蘇打,同時經常輕輕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發生。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謝絕探視,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上給低鹽、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少量多餐,限制動物內臟攝入。
3 體會
尿激酶為外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激活劑,可直接使纖維蛋白溶解酶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溶酶,大劑量尿激酶進入血循環后,可使新鮮血栓溶解,通過對26例急性心梗患者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的觀察護理,體會到溶栓的時間越早,冠脈再通率越高,時間就是生命,爭取時間是溶栓成功的關鍵。同時護士必須熟悉尿激酶的藥物性能,治療禁忌證及適應證,掌握溶栓的方法及有效的指征及護理、觀察要點,配合醫生積極選擇病例,爭取溶栓成功。
【參考文獻】
1 戚衛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的護理. 中華中西醫雜志,2004,5(11):20-21.
作者單位:043400 山西曲沃,曲沃縣人民醫院
(編輯:宋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