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壞死和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的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復雜性缺血所致。由于AMI患者約1/4早期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約55%沒有特異的心電圖改變,這使血清學標志物在AMI的診斷中居重要地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壞死和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的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復雜性缺血所致。由于AMI患者約1/4早期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約55%沒有特異的心電圖改變,這使血清學標志物在AMI的診斷中居重要地位。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均為我院住院確診為AMI病人,其中男15例,女6例。
1.2 試劑和儀器 心肌酶試劑盒購自上海申能公司,采用日本BH-2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
2 監測結果
見表1。
表1 21例AMI患者不同階段血清酶標志物CK、AST、LDH、HBD測定 (略)
3 討論
3.1 CK 廣泛分布于全身,在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和腦。分子量86000,血中半衰期約15h,從表1中可以看出該酶在AMI發病時4~8h就升高,12~24h達到高峰,3~6天恢復正常。與其他酶相比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優,被公認為是診斷AMI的“金標準”,成為AMI的早期診斷,病情監測的良好指標。
3.2 AST 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以心臟、肝臟和骨骼肌中含量較高,分子量為110000,在血中的半衰期(17±5)h。據資料顯示AST是最早確定為診斷AMI的酶標志物,AMI發病6~8h即升高,48~60h達到高峰,4~5天恢復正常。與我們的檢測結果大致相附,但由于AST在AMI時升高遲于CK,恢復早于LDH,故診斷AMI次于CK和LDH。
3.3 LDH 存在于人體各組織中,以肝、心肌、腎、肌肉、紅細胞含量較多。分子量為135000,血中半衰期為10~163h。因分子量較大,所以在心肌酶中升高最遲,因半衰期長所以此酶在AMI時持續的時間也最長,一般在AMI發病后8~12h血清學升高,72~144h達高峰,8~14天恢復正常,與我們檢測結果相附。在臨床中由于其他疾病也可引起LDH的增高,如運動后、腎病綜合征、肝病、膽道炎、曱狀腺機能減退等可呈現輕度升高。故在診斷AMI時特異性偏差,應注意臨床鑒別。但在AMI病情監測或回顧性診斷意義較大。
3.4 HBD 存在于心、腎、紅細胞中含量最高,HBD不是一種獨特的酶,是LD的H亞基作用于另一種底物的反映,故有些醫院已不用,從表1中可看出HBD與LDH相伴行,不測也可。
CK、AST、LDH在AMI的診斷中具有較特殊的價值,是AMI病情觀察和監測的良好指標。
作者單位:152500 黑龍江鐵力,鐵力市人民醫院
(編輯:悅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