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肛內腫物反復脫出伴便血半年,加重1個月,門診擬診直腸息肉收入院。患者自訴于半年前感便后肛門有異物感,可觸及一櫻桃大小腫物,疼痛,可自行還納于肛內,大便后帶有鮮血及少量黏液。專科檢查:肛門外觀正常,指診于直腸9點距肛門2。于2004年3月20日行局 部腫物切除留送病檢,病理診斷:肛管惡性黑色素瘤。...
1 病歷摘要
患者,女,61歲。以肛內腫物反復脫出伴便血半年,加重1個月,門診擬診直腸息肉收入院。患者自訴于半年前感便后肛門有異物感,可觸及一櫻桃大小腫物,疼痛,可自行還納于肛內,大便后帶有鮮血及少量黏液。1個月前癥狀加重,大便鮮血增多。專科檢查:肛門外觀正常,指診于直腸9點距肛門2.5cm處有一腫物,大約2cm×2cm,質脆,帶蒂,指套血染。肛鏡下可見:9點齒狀線處有一腫物,呈棕黑色,表面欠光滑,呈結節狀。于2004年3月20日行局 部腫物切除留送病檢,病理診斷:肛管惡性黑色素瘤。
2 討論
惡性黑色素瘤多發于皮膚及眼球,發于肛門直腸區域較為少見(圖1)。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占大腸惡性腫瘤的0.25%~1.25%,占直腸肛門區惡性腫瘤的0.26%~1.6%以下[1]。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多見于40~60歲,女性多于男性約1.4~2.1倍[2], 提示與內分泌有關,亦可能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多發于肛管直腸交界處的齒狀線附近,多在距肛門5cm內[3]。臨床主要表現為便血,腫塊,肛門疼痛,大便習慣改變等癥狀。腫物呈結節狀或息肉狀,呈黑色或棕色,部分腫物帶蒂,大便時脫出,故常被誤診為直腸息肉或肛管直腸癌,經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惡性程度極高,具有很強的侵襲性,一旦確診應給予腹會陰直腸肛管聯合切除術。多數學者認為經此術式的患者術后生存期比局部或廣泛切除者為長,腫瘤復發率亦低。為此首先用此術式,亦有可能獲長期生存。國內統計的資料中生存最長者可達16年[4]。(本文圖片略)
【參考文獻】
1 孫兆彥.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23例分析.中國肛腸病雜志,1990,4(4):29.
2 毛傳平.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7例.中國肛腸病雜志,1990,4(4):32.
3 林久忠.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河北醫學院,1990,11(3):171.
4 王振文.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中國肛腸病雜志,1986,6(1):21.
作者單位:834000 新疆克拉瑪依,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中醫肛腸科
(編輯:悅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