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見病之一,鼻竇內鏡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最先進,療效最好,創傷最小,恢復最快的手術方法。現對2005年1月~2006年10月完成的46例鼻竇內鏡手術進行臨床分析,旨在總結鼻竇內鏡手術的療效。全部患者術前常規鼻竇冠狀位和水平位CT掃描,以了解鼻竇病變的程度。全部手術均采用局麻加強......
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見病之一,鼻竇內鏡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最先進,療效最好,創傷最小,恢復最快的手術方法。現對2005年1月~2006年10月完成的46例鼻竇內鏡手術進行臨床分析,旨在總結鼻竇內鏡手術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46例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16~65歲,平均42.6歲。全部患者術前常規鼻竇冠狀位和水平位CT掃描,以了解鼻竇病變的程度。全部手術均采用局麻加強化。術前30min肌肉注射杜菲半量,速寧0.4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術前30min靜脈注射,手術應用storz鼻竇內鏡及相關手術器械,同時應用Medtrolinc切割吸引器,徹底清除竇腔內病變,充分保留鼻腔黏膜,對下鼻甲肥大者同期行切除術25例,同期行鼻中隔矯正術11例,以慶大霉素鹽水沖洗,用止血海綿填塞術腔,隨訪,1~6個月,平均4.5個月,以慶大霉素鹽水沖洗,術后用止血海綿填塞術腔。術后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應用止血藥物以減少術腔出血,48~72h后撤出鼻腔填塞物,以施地瑞瑪噴鼻劑噴鼻,1天2次,用慶大霉素鹽水沖洗術腔。
2 結果
46例鼻竇內鏡手術中,均未發生并發癥。術后發生鼻腔粘連2例,主要發生在中鼻甲與鼻腔外側壁,手術療效按海口標準評定[1],46例均治愈。
3 討論
鼻竇內鏡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徹底消除竇腔內病變組織,盡可能保留鼻腔鼻竇的正常黏膜,擴大上鼻竇自然開口,改善竇腔的開放引流,促進竇腔黏膜的功能恢復[2]。術中盡可能用電動切割吸引器將上頜竇口前后和下方的息肉樣變的黏膜或竇口區的息肉切除,由于未破壞骨性竇口,使竇口黏膜上皮化較快,大大減少了復發的可能。
鼻竇內鏡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本文46例均已治愈,同時鼻竇內鏡手術術后隨訪對于預防息肉復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術后撤除鼻腔填充物時,徹底止血,每日以慶大霉素鹽水沖洗術腔2次,至少沖洗半個月,可以使術后殘留在鼻腔及竇腔內的凝血塊及分泌物消除,大大降低術后復發率。術后1個月每周隨訪,2~3個月內每2~3周隨訪1次,3個月后根據鼻腔恢復情況決定以后的隨訪次數[2]。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海口).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
2 鄭春泉.慢性鼻竇炎的定義及分類和治療.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743.
作者單位:150060 黑龍江哈爾濱,哈爾濱242醫院
(編輯:秋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