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筆者用苯海拉明治療非典型眩暈56例,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2 病例選擇標準 (1)突然出現的,一次性或反復發作性眩暈。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經上述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眩暈減輕,無旋轉,無嘔吐。...
近期筆者用苯海拉明治療非典型眩暈56例,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男12例,女44例;年齡30~60歲;病程:第一次發作者15例,反復發作1~3年者41例(其中10例有高血壓病史,余無發現有器質性病變)。
1.2 病例選擇標準 (1)突然出現的,一次性或反復發作性眩暈;(2)有某些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癥狀,如視物模糊、耳鳴、共濟失調、視物旋轉,發作時伴有惡心、嘔吐,持續時間數分鐘、數小時或數天不等;(3)無耳聾;(4)前庭功能檢查及腦電地形圖檢查,排除內耳與腦組織器質性病變。
1.3 治療方法 苯海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靜脈點滴,每天1次,同時口服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天3次。嘔吐嚴重者,鎮吐,補充能量。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經上述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眩暈減輕,無旋轉,無嘔吐;無效:眩暈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效果 治療2天癥狀消失者25例,治療4~6天 癥狀消失者31例(其中含有高血壓病史者10例)。治愈率100%。
2.3 隨訪 1~5個月后復發者12例,6~12個月后復發者31例,2~5年后復發者13例。
2.4 副作用 15例出現輕度嗜睡、乏力,停藥后自然消失。
3 討論
維護平衡功能的前庭迷路、前庭核區及小腦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腦底后循環各動脈,一旦缺血就會出現外周性和中樞性眩暈的混合性表現。由于沒有內耳和腦器質性病變,故稱為非典型眩暈。眩暈癥病因,經多普勒技術檢查,發現腦底后循環平均血流速度明顯異常,腦底后循環缺血引起。苯海拉明是抗組織胺藥,具有抗過敏、鎮靜、防暈、止吐作用。苯海拉明是否能改善腦底后循環系統的血液供應,未見有報道。從本組資料觀察,苯海拉明治療非典型眩暈癥效果很好,其作用機理不詳。可能是通過鎮靜、調節植物神經機能紊亂,解除腦底后血管痙攣,恢復腦底后血液供應,從而改善眩暈癥狀。
作者單位:255049 山東淄博,山東理工大學醫院
(編輯:張 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