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研究牙隱裂、牙折裂臨床綜合治療的方法。方法 用鋼絲結扎或光帶環外固定的方法,對78例隱裂牙、折裂牙進行綜合性治療。結果 除5例患牙治療失敗外,其余患牙保存成功,失敗率為6。結論 對隱裂牙、折裂牙用鋼絲結扎或光帶環外固定的綜合性治療方法保存患牙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摘要】 目的 研究牙隱裂、牙折裂臨床綜合治療的方法。方法 用鋼絲結扎或光帶環外固定的方法,對78例隱裂牙、折裂牙進行綜合性治療。結果 除5例患牙治療失敗外,其余患牙保存成功,失敗率為6.41%。結論 對隱裂牙、折裂牙用鋼絲結扎或光帶環外固定的綜合性治療方法保存患牙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 牙隱裂、折裂;外固定;綜合治療
牙的隱裂、折裂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非齲性疾病。常常由于病變隱匿,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以至延誤治療,導致發生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折裂、牙縱裂,甚至患牙的喪失。本文對2002~2006年以來在本科就診的78例隱裂或折裂牙進行了保存的綜合治療,隨訪1年以上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78例門診患者,年齡在25~73歲,見表1;男53例,女25例,其中38只為活髓牙,活髓牙中無明顯牙髓炎癥狀者有2例,占3%,伴有牙髓炎癥狀者有36例,占46%,16例伴有根尖周炎,占20%,其余24例占31%為干髓術或根管治療術后出現的隱裂或折裂的牙齒;所選擇的均為頰、舌向或遠近中向隱裂或折裂的患牙,兩折裂片松動度小于Ⅱ°;牙位分布見表2。表1 本組患者年齡分布(略)表2 本組患者牙位分布(略)
1.2 方法
1.2.1 病史和檢查
多數患者主訴患牙早期咀嚼無力,對冷熱刺激敏感,咀嚼粗硬或韌性食物時碰到特殊部位可引起不適甚至劇烈的疼痛。檢查發現患牙可有不同程度的磨耗和形態的改變,出現高陡牙尖,隱裂牙的裂紋皆與牙齒頜面發育溝重疊,并越過邊緣嵴達鄰面。
1.2.2 診斷方法
排除齲性疾病及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齒疼痛并進行診斷。(1)咬頜試驗:將棉簽置于可疑牙齒的牙尖上,囑患者咬頜,出現明顯疼痛則該牙可能有隱裂。(2)染色法:將牙面擦干后涂以2.5%碘酊染色時裂紋清晰可見。(3)撬動法:將探針置于隱裂處加壓或用力撬動出現疼痛感。(4)患牙均拍X線片排除根折。
1.2.3 治療、修復方法
對確診為隱裂或折裂的患牙即采取以下的綜合治療:(1)調頜:調頜是治療的首要步驟。調磨高陡牙尖和銳利的邊緣嵴,降低患牙咬頜,消除咬頜創傷。(2)充填治療:對裂紋僅達牙本質淺層并未波及牙髓的患牙,給予磨除裂紋備洞,直接用后牙玻璃離子充填。對裂紋深達牙本質深層者,可用Ca(OH)2覆蓋,再用后牙玻璃離子充填,未行全冠修復。(3)對隱裂明顯甚至折裂而且病變波及牙髓或根尖的患牙,采取以下治療:首先是備牙,在患牙的遠近中面分別制備出1mm間隙,然后選擇合適的成品光帶環,用磷酸鋅水門汀或玻璃離子粘固粉固定光帶環;或在牙冠頰腭(舌)面中1/3制備水平淺凹槽,用鋼絲結扎固定,使之與牙面緊密貼合。為患牙盡最大可能進行完善、徹底的根管治療,觀察1~2周無明顯臨床癥狀后,及時給予全冠修復。(4)對隱裂波及牙髓的患牙,即進行有效、完善的根管治療,觀察1~2周無明顯臨床癥狀后,及時給予全冠修復。
2 治療效果
2.1 評價標準
(1)成功:臨床無癥狀,咀嚼功能正常,無叩痛,無瘺道形成,X線顯示根尖周、根分叉處無異常。(2)基本成功:患牙偶有不適,患牙感覺及功能基本正常,叩診正常或稍有不適,X線顯示根尖周、根分叉處無病變或原有的根尖周病變無明顯的改變,根分叉區可有小范圍的陰影。(3)失敗:患牙不適,疼痛,不能咀嚼,牙齦紅腫,甚至出現根尖周炎、牙槽膿腫或牙折、牙齒松動Ⅱ°以上,叩痛明顯,X線顯示根尖周、根分叉區陰影擴大。
2.2 治療結果
對2例當初疑有隱裂,但牙髓活力正常的患牙用玻璃離子進行充填,其中1例在治療后因患牙隱裂達牙本質深層,在2個月后出現牙髓炎的癥狀,即予以完善的根管治療后全冠修復。
34例隱裂明顯甚至折裂的患牙,除4例用鋼絲結扎的前磨牙完全裂開以至牙齒保存失敗外,其余30例經粘結光帶環或鋼絲結扎外固定的牙齒,在牙體綜合治療過程中均無出現隱裂加深現象,后經全冠修復后患牙的咀嚼功能得以恢復。
另外42例隱裂牙,在牙體治療過程中,有5例出現牙隱裂加深,發現后即給予粘結光帶環或用鋼絲結扎外固定患牙,除1例在牙體綜合治療過程中患牙劈裂無法保留外,其余的患牙均能在完成根管治療后進行了全冠修復。
隨訪1年在78例患牙中,成功61例,占78.21%,基本成功12例,占15.39%,失敗5例,6.41%,總有效率為93.6%。
3 討論
牙隱裂及牙折裂是臨床常見的疾病。牙體發生隱裂的原因常見有:牙體本身的結構薄弱,抗裂強度低,牙尖斜度大,創傷性頜力等[1]。只有及早診斷并制定確切、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才能為成功保存患牙提供保障。但由于牙隱裂及牙折裂的治療過程復雜,費時且具風險性,在治療過程中極容易引起牙體折裂[2],甚至導致治療的失敗,因此術前與患者充分的溝通,告知患者整個治療方案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十分的重要。良好的醫患溝通,能為提高醫患雙方的信任度,為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
牙隱裂是導致牙折裂、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牙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對隱裂牙的早期診斷,可以通過詢問病史與臨床檢查,特別是利用染色檢查、咀嚼檢查等方法幫助確診。臨床資料顯示,牙髓失活后,無髓牙隨著牙體有機物和生物性能有改變,脫水變脆對頜力的耐受性能差[3],抗折能力相應降低;在牙體治療過程中,因牙體缺損、牙體組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尤其是經過牙髓治療后的牙齒,牙隱裂甚至折裂的幾率自然就大大增加。
本文的臨床資料顯示:出現隱裂及折裂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上頜第一磨牙明顯多于下頜第一磨牙,這與男性頜力明顯大于女性、上頜第一磨牙處于咬頜中心容易受到被動撞擊力有關。對于伴有牙髓炎癥狀的隱裂或折裂患牙,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消除了根管感染,決定著患牙的保存治療成功與否。在牙髓治療的同時,還應徹底消除患牙承受異常頜力及牙體和牙周的再創傷,調整牙尖斜面。
隱裂牙和折裂牙成功保存的關鍵是早期固定。傳統的鋼絲結扎捆綁法固定隱裂牙,雖然將結扎點設計在牙冠頸1/3處,符合生理學的要求,但在口腔功能狀態下不能滿足固位的需求,常因固位差,頜力受力不均勻而造成隱裂加重甚至牙折裂。應用帶環在隱裂牙治療中予以外固定,并降低咬頜,則可使牙體受力均勻,牙冠頜力分散,固位可靠。只要能盡早、及時進行有效、完善的根管治療,而且及早做好冠修復,就能有效地避免牙劈裂的現象發生。通過臨床實踐的觀察,筆者認為:鋼絲結扎法與帶環粘結固定法相比,后者的固定效果更優于前者。如果通過應用結扎加帶環粘結固定則效果更佳。對于隱裂明顯甚至劈裂牙齒的保存治療,操作時動作更應輕柔、準確。牢固的結扎粘固固定,妥善的根管及牙周治療,恰當的磨改調頜,規范的全冠修復治療,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患牙的形態和功能[4],從而提高對隱裂牙及折裂牙保存治療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1-132.
2 王嘉德,靳金梅.隱裂牙的臨床觀察和治療.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89,24(2):72.
3 馬獻平,陳莉莉.后磨牙冠折、冠根折治療方法探討.上海口腔醫學,1994,3(4):203-204.
4 王光華,彭式韞.牙體修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3-24.
作者單位:510180 廣東廣州,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