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01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應用一側指固有神經血管蒂提升皮瓣修復同指遠端缺損55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末節不同程度缺損52例,中節中段以遠損傷3例。急診手術修復48例,亞急診修復7例。2 手術方法 (1)皮瓣的設計:以患指一側的指固有動脈神經為軸心線,拇、食、小指以強勢動脈為蒂。...
自2001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應用一側指固有神經血管蒂提升皮瓣修復同指遠端缺損55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齡13~45歲,平均29歲。沖壓傷14例,電鋸傷20例,刨傷5例,砸傷8例,擠壓傷8例。拇、食、中、環、小指傷分別為5、20、21、8、1例。末節不同程度缺損52例,中節中段以遠損傷3例。均伴有肌腱及骨外露。急診手術修復48例,亞急診修復7例。
1.2 手術方法 (1)皮瓣的設計:以患指一側的指固有動脈神經為軸心線,拇、食、小指以強勢動脈為蒂。根據創面大小及形狀,設計皮瓣大小并略大于皮膚缺損面積,指腹側可達掌側中線,背側可達背側中線,掌側蒂部切口可呈弧形以利于皮瓣旋轉后與受區縫合。(2)沿標記線切開皮膚皮下及筋膜層,在伸肌腱膜外層與深筋膜間分離,近側沿固有動脈軸線縱形Z字切開,將近側指固有神經血管蒂向近側充分游離,使皮瓣僅與指動脈神經蒂相連。分離時注意將血管神經蒂帶入皮瓣內,同時盡量使蒂部保留較多的軟組織,指動脈伴行靜脈較細,減少損傷防止出現靜脈危象。根據皮瓣提升長度決定神經血管蒂游離的多少。但不能使血管神經過于緊張以致出現血管痙攣現象。如殘端骨外露過長不整可將其殘端少許咬剔除并修平,防止遠期指腹觸痛、甲根、甲床缺如,一次修復創面。如甲床甲根殘留,皮瓣遠端縫合于甲床下方游離緣。供區近側及背側利用全層皮片植皮。
2 結果
本組手術病人皮瓣全部成活,經3個月~2年隨訪,指端耐磨性好,皮膚紅潤,外觀良好。兩點辨別覺恢復至5~9mm,外形滿意,無怕冷現象,無殘端痛。指捏握功能良好。供植皮區無明顯瘢痕。
3 討論
指端缺損的修復方式多種多樣,如V-Y皮瓣,帶蒂皮瓣,指掌側推進皮瓣,指根逆行島狀皮瓣等。然V-Y皮瓣推進范圍較小,一般提升超過1.0cm較為困難,且指端感覺較差,掌側推進皮瓣推進范圍亦有限,且需PIP及DIP關節呈屈曲狀,對關節功能有一定影響[1]。指根逆行島狀皮瓣需損傷一側主要血管,甚至神經,且易出現靜脈危象。而帶蒂皮瓣住院時間長,需二次手術斷蒂,且皮瓣感覺差[2] 。盡管指端缺損較常見,然能最大限度保留其原有長度,最大限度恢復其功能,最小程度減少供區損傷,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指末節缺損在基層醫院較常見,此方法簡單、易行,效果較好[3]。
本術式可以修復PIP以遠各種形式指端缺損,皮瓣面積最大可達3.5cm×2.5cm。優點:(1)供區在患指,而不損傷健指。(2)血運可靠,指動脈沿途向掌背側發出許多細小分支,保證了血運。因其為順行皮瓣,靜脈危象發生可能性小。本組無一例發生靜脈危象。(3)指腹感覺恢復好。(4)操作方便,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國良,潘達德.手指再植與再造.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34.
2 李宗寶.指固有神經血管蒂指背皮瓣旋轉推進修復遠節指腹缺損.中華手外科雜志,2001,3:144.
3 王廣順,李亞民,張文理.指端皮膚缺損的修復.中華手外科雜志,1994,10:240.
作者單位:262200 山東諸城,濰坊醫學院附屬諸城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