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溢淚 溢淚是淚道疾病的主要癥狀,引起溢淚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即淚道狹窄、阻塞和淚囊炎,淚道狹窄或阻塞可發生于淚小點、淚小管或鼻淚管,其中淚小點狹窄或阻塞是導致溢淚的常見原因。造成淚小點狹窄或阻塞的常見病因是淚小點口息肉遮蓋淚小管口,或各種炎癥、外傷后形成的瘢痕。有報道年齡增長也可引起......
【關鍵詞】 溢淚
溢淚是淚道疾病的主要癥狀,引起溢淚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即淚道狹窄、阻塞和淚囊炎,淚道狹窄或阻塞可發生于淚小點、淚小管或鼻淚管,其中淚小點狹窄或阻塞是導致溢淚的常見原因。造成淚小點狹窄或阻塞的常見病因是淚小點口息肉遮蓋淚小管口,或各種炎癥、外傷后形成的瘢痕。有報道年齡增長也可引起淚小點狹窄[1,2]。我們對此類病人進行了三剪手術聯合淚小管內置管治療,術后經過6個月~1年的隨訪,無一例復發出現流淚,手術效果十分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8月~2006年1月,我院共診治了18例21個淚小點狹窄及淚小點息肉患者,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5歲,18例患者中,13例為淚小點狹窄,其中8例為單側下淚小點狹窄,5例雙下淚小點狹窄;5例單側下淚小點息肉。
1.2 手術方法 使用2%丁卡因滴術眼3次行表面麻醉后,先用淚小點擴張器擴張淚小點,然后即行三剪手術,其方法和已報道過的三剪手術方法[3]基本相同,即用顯微剪的一個刀刃深入淚小管的豎直部分,剪尖稍向外側,剪第一剪,然后剪尖稍向內側剪第二剪,最后用顯微牙鑷提起所剪開的包含淚小管豎直部分內壁和瞼結膜在內的三角組織,第三剪則沿著三角組織的底部水平剪下,手術的第一步即完成,對于有淚小點息肉病例,則首先自息肉底部摘除息肉,再行此三剪手術。第二步即淚小管置管,方法是剪取約3cm長一段腰麻管,在腰麻管一端涂少許紅霉素眼膏起潤滑作用,將此端插入淚小管水平段,另一端以一針縫線固定于下瞼外側皮膚,手術即全部完成,術后局部滴抗生素眼藥水,囑病人勿用手揉眼及劇烈運動以保護腰麻管防止其脫落,1周后拔除腰麻管。對于雙眼淚小點狹窄患者,手術均一次完成。
2 結果
術后患者無明顯疼痛等癥狀,不影響日常生活,術后1周拔除腰麻管,傷口愈合好,拔管后1周復查未發現異常。無一例感染,之后所有病例經過6個月~1年的隨訪,無一例復發出現溢淚。
3 討論
淚小點疾患引起流淚是眼科門診常見病之一,也較容易診斷。我們只要通過裂隙燈仔細全面地檢查,排除角膜和結膜炎癥,通過沖淚道排除淚道其他部位病變即可診斷,但這種較易診治的疾病卻往往因不被重視而被漏診、誤診,導致治療不當。還有一種情況即醫院對已經確診的淚小點狹窄或息肉未予重視,給予點眼藥水或擴張淚點等方法治療,結果是小問題屢治不愈,患者到不同醫院反復就診,非常苦惱,這樣,醫院給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也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很可能引起患者對醫院的不滿和抱怨。
所以治療淚小點狹窄及息肉一定不能姑息視之,對于淚小點息肉或淚小點嚴格狹窄的患者,一經確診即行三剪手術聯合淚小管置管術,一次性治愈,避免反復出現流淚。對于淚小點輕度狹窄淚小點可辯認且無淚小點息肉的患者可先連行淚小點擴張術幾次,效果不佳即行此聯合手術。有作者曾統計單純使用三剪手術治療淚小點狹窄或息肉,手術成功率92%[4],而本組病例在此三剪手術基礎上聯合淚小管置管,據短期隨訪,手術成功率可達100%。三剪手術和淚小管置管均較簡單,后者選用腰麻管,其粗細及軟硬度適宜,置于淚小管內既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又不至引起患者的不適,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只需稍加注意保護好腰麻管防其脫出即可,但其遠期效果有待繼續隨訪觀察。總而言之,三剪手術聯合淚小管置管術治療淚小點外口狹窄及息肉是效果理想且比較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一種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Hurwitz JJ.Disease of the punctum.In:Hurwitz JJ,editor.The lacrimal system Philadephia:Lippincott-Raven, 1996,149-153.
2 WestonBC,loveless JW.Canalicular stenosis due totopical use of fortified antibiotics Can J Ophthalmol,2000,35:334-335.
3 王榮光,戴紅蕾,嚴超.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7,25(2):226-227.
4 劉祖國.眼表疾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59.
作者單位:032600 山西左權,左權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