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咳嗽又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癥狀之一。目前,臨床上對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多采用抗感染加止咳等對癥治療的方法。近期發現在應用抗生素治療后使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癥狀已基本消失,但咳嗽這一癥狀卻持續不止,呈頑固性陣咳,長達1個月以上,以夜間及清晨運動或情緒......
【關鍵詞】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咳嗽又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癥狀之一。目前,臨床上對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多采用抗感染加止咳等對癥治療的方法。近期發現在應用抗生素治療后使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癥狀已基本消失,但咳嗽這一癥狀卻持續不止,呈頑固性陣咳,長達1個月以上,以夜間及清晨運動或情緒變化后加劇。為此,造成臨床上抗生素療程長、劑量大、選用種類多等不合理現象。本次實驗性地停用抗生素,單用平喘和(或)抗過敏藥治療31例,觀察效果較佳,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31例中男23例、女8例,年齡8個月~1歲3例,1~3歲11例,3~8歲17例。原發病診斷:上呼吸道感染1例(3.3%)、支氣管炎17例(54%)、喘息性支氣管肺炎4例(13%)。臨床表現:發熱24例(77.4%),鼻塞、流涕15例(48.63%),咽紅、扁桃體腫大31例(100%)。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等治療時間~3天6例,~6天17例,~10天5例,最長12天3例。經上述治療后,體溫均降至正常鼻塞、流涕、肺部喘鳴音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完全消失,但仍有明顯的陣咳者26例(83.8%),頻發刺激性干咳5例(16.1%),常于夜間或清晨發作,極少在白天活動或大笑后引發。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15例,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均正常,胸部X線拍片8例均正常。
1.2 治療方法及結果 停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改用平喘和抗過敏藥,其中23例采用非那根口服治療,8例采用氨茶堿口服治療,同時配以超聲霧化吸入(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加入霧化液中),結果26例咳嗽程度于24~48h明顯減輕,3~4天咳嗽完全消失,5例經上述治療5天以上咳嗽明顯減輕,加用強的松2天后咳嗽消失。
2 討論
臨床上,在呼吸道感染的初期,一般采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藥物控制感染及對癥治療,短時間內發熱等感染征象可完全消失,但咳嗽仍不能緩解。通常情況認為是炎癥還沒有完全控制,從而繼續長時間應用抗生素,有的一種不行,又加上二聯抗生素,但療效仍不顯著,病程遷延長達半個月或1個月,甚至長達半年,這種咳嗽以夜間或清晨發作性咳嗽,運動或情緒變化時咳嗽加劇,痰液稀薄,清亮,量不多,無發熱或感染征象,無喘息或哮鳴音,經用多種抗生素及止咳藥治療無效,而用平喘藥治療臨床癥狀迅速消失。有一定的過敏史及過敏原,參照兒童哮喘診斷標準,認為本組患兒的咳嗽呈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種潛在的形式,若不及時控制發作,病程遷延,往往可能發展為支氣管哮喘而對小兒的日常生活起居及小兒的生長發育帶來不良的影響。他是一種常見病,只是由于對本病的診斷標準缺乏深入的認識,往往將其唯一的臨床癥狀-咳嗽,誤以為支氣管炎或反復呼吸道感染而導致不正確的治療,延誤病情。延誤原因:(1)對本病診斷標準認識不足,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基層醫院,缺乏必需的實驗室設備,如對氣道反應的測定等方面的檢測,而未能作出早期診斷,有時臨床上也確實難以鑒別,常把咳嗽變異性哮喘當作支氣管炎或反復呼吸道感染來處理。曾有1例患兒更換了四種較昂貴的抗生素治療無效而用平喘藥治療1天后咳嗽迅速好轉。(2)走老路僅憑經驗治療,對新知識接受得慢,常滿足常見病的診治,僅憑主訴和體檢或輔助檢查的可疑之處,如肺紋理增粗,肺門陰影的增大等而誤診為支氣管炎,肺門感染或肺門淋巴結結核等。(3)觀察欠仔細,分析欠周到,采集病史欠詳細,往往忽視疾病的整個病程的演變及治療經過,有的還缺乏系統的文字記載的病歷資料。(4)用藥欠嚴謹,如激素平喘藥的應用,一旦臨床癥狀好轉,立即停用而導致癥狀復發,從而對診斷產生懷疑。走了彎路,導致病情反復。
作者單位:116200 遼寧普蘭店,普蘭店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