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為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本文將“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和綜合討論相結合,研究新方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75名2005級臨床醫學系學生,進行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與單純PBL教學法及LBL教學法進行對比研究......
【摘要】 目的 為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本文將“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和綜合討論相結合,研究新方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75名2005級臨床醫學系學生,進行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與單純PBL教學法及LBL教學法進行對比研究,課程結束后采用統一試卷進行考試以評價教學效果,并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動力。結果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法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顯著優于PBL組及LBL組,PBL組與LBL組考試成績差異無顯著性,而前兩者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動力明顯好于LBL組。結論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在藥理學理論教學中優于單純PBL法和LBL教學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 基于問題的學習;傳統教學法;藥理學;綜合討論
Application of PBL integrating synthetic discussion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BAO Mei-hua,LI Yan-hui,JIANG Ji-lan.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2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ies of pharmacology,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with synthetic discussions were integrated, and effects of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were evaluated.Methods 75 Grade 2005 medical students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the PBL group, LBL group, and synthetic discussion group, each taught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n objective exam was taken, and the scor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teaching quality. Besides, a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learning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Results The synthetic discussion group over the other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in the exam, 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two groups. Conclusion It can thus be seen that the approach of combining PBL, LBL, and synthetic discussion can achieve better qualitie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than PBL or LBL alone, and is therefore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al use.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lecture-based learning;pharmacology;synthetic discussion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為適應當前醫學模式轉變的新趨勢,以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該方法引起了醫藥類院校的廣泛興趣[1]。藥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學好藥理學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及將來的職業生涯都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PBL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論和實驗成績[2],但在藥理學的有些章節并不適合用PBL模式教學,如抗菌藥、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等。本研究采用了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模式,對藥理學理論課教學進行探討,并與單純的PBL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進行比較,為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校2005級臨床本科25人為LBL對照組,25人為PBL對照組,25人為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模式試驗組,均為高中畢業生。
1.2 教師及教材 所有學生均由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同一教師授課。三個組的《藥理學》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時數與目標均相同。
1.3 內容選擇 精心挑選《藥理學》適合PBL教學的“抗帕金森病藥”、“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章節,以及不適合PBL教學的 “傳出神經系統藥物”、 “抗菌藥物”章節。教學時數分別為2、2、8、8學時。
1.4 教學方法 LBL對照組采用教師精講的方法。PBL對照組采用PBL教學法的設問-討論-總結三段式教學,主要程序及實施步驟包括:(1)準備討論提綱:在每一章節學習開始前,教師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及知識結構,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小問題,配合相應的臨床病例,作為課堂討論提綱。(2)學生分組預習:學生按每5~6人劃分為一學習小組,預習教材相應章節內容,并查閱參考文獻,仔細思考并討論提綱中的問題,做好筆記。(3)課堂集中討論: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各組學生推選代表發言,闡述其對提綱中若干問題及所選臨床病例的看法。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可以控制討論的節奏,協調各組之間的關系。(4)教師歸納總結:學生討論完畢,由教師對一些共同性的問題和爭議大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總結歸納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同時對各組的發言進行點評,指出不足之處,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
試驗組對適合PBL模式教學的章節采用PBL教學法,而對不適合PBL模式的章節,采用結合LBL和PBL的綜合討論法,方法如下: (1)教師對所選內容進行課堂精講,提供學生本章節全面的藥理學知識;(2)準備討論提綱,老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幾個實驗材料或病例材料,如采用“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家兔心率和血壓的影響”等,提出問題。(3)學生課后思考、總結,查找資料。(4)課堂集中討論,各組學生推選代表發言,闡述其對材料中若干問題的看法,理清思路,闡明原理。(5)老師歸納總結:學生討論完畢,由教師對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總結歸納,使學生對內容有清晰的思路。
1.5 教學效果評價 實驗前一天對各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進行測試,以消除誤差;試驗后對三組學生的教學效果通過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態度、學習動力三個方面來評價。
知識掌握程度采用書面考試進行評價,試卷由兩位資深教授出題,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問答題,內容均來自所選章節,滿分為100分;學習態度采用學習態度問卷評價,共16題,采用李克特五點數尺度測量;學習動力也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價,采用Keller在研究和實踐中以ARCS為理論指導編制的“教材動機性問卷”(Instructional Material Motivation Survey,簡稱IMMS問卷),共27題,分數為27~135分,分數越高則學習動力越高。
1.6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SD表示,利用Student t-test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實驗結果
結果表明,LBL對照組、PBL對照組、結合綜合討論的PBL試驗組在年齡上差異無顯著性(P>0.05),分別為20.8、21.1、20.2周歲。在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方面,三組差異也無顯著性,見表1。表1 試驗前各組年齡、學習態度、學習動力的比較結果 注:學習態度以李克特五點數尺度測量,分數為16~80分;學習動力以IMMS問卷測量,分數為27~135分;數據以平均值±SD表示;差異的顯著性以Student t-test檢驗
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試驗后發現,PBL對照組與LBL對照組相比,考試成績有所提高,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得分明顯提高,LBL對照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得分分別為50.5分和80.6分,而PBL對照組得分分別為57.1分和88.3分;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法試驗組考試成績與LBL對照組和PBL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提高;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與LBL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1),但與PBL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果見表2。表2 試驗結束后各組考試成績、學習態度、學習動力的比較結果 注:學習態度以李克特五點數尺度測量,分數為16~80分;學習動力以IMMS問卷測量,分數為27~135分;數據以平均值 ± SD表示;差異的顯著性以Student t-test檢驗。*P<0.05,**P<0.01 vs. LBL對照組, △P<0.05 vs. PBL對照組
3 討論
藥理學作為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以往的LBL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過分依賴于教師的講授,不善于利用各種學習資源,也沒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已逐漸顯露其弊端[3]。PBL教學法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以臨床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臨床思維與推理方法,提高自學能力。本研究結果表明,PBL模式和綜合模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與文獻報道一致[4]。
而對于PBL和LBL模式對學生考試成績的影響,文獻報道有不一致之處[5,6],本研究表明,PBL模式并不能使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明顯提高,究其原因,可能因為試題所考的內容,LBL模式中老師已經闡述的相當明確,而且,藥理學課程中一些不適合PBL模式的章節,可能由于案例不能包含所有的內容而留下盲點,或者由于不同學校,不同專業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引起的。
雖然PBL模式有許多優點,但在藥理學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如:(1)藥理學有些章節并不適用于PBL模式,比如,抗微生物藥物這部分內容,如果要應用PBL模式,則需尋找許多包含不同的感染的臨床案例來說明,很可能留下盲點。(2)研究表明,PBL模式并不能使學生考試成績明顯提高。而在現行的中國高校教育體制中,書面考試仍是教學質量的主要評價方法,對教師也有嚴格的定量監督和評估的體系,考試成績對學生和老師來講都非常重要,考試成績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針對以上兩點困難,我校藥理學教研室采用了PBL基礎上結合綜合討論的教學法,該方法將PBL模式和LBL模式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保留了PBL學生參與性高和LBL授課知識面全,深度和廣度高的優點,又避免PBL留下盲點和LBL學生參與性不高的缺點。結果表明,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在考試成績、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方面較傳統LBL教學法都有明顯改善;而考試成績較PBL模式也有明顯提高。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是PBL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3.1 對教師要求較高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法教學中教師要求非常嚴格,教師不但應當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有一定臨床經驗或研究背景等,也要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教學科研能力等。這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高校教師在當前教學和科研的壓力下是否能夠適應還有待驗證。
3.2 教學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模式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有些學校也采用了PBL聯合LBL的方式教學,即在有些特殊的章節使用該方法,而其他章節使用傳統的LBL法[7]。如何將兩種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尋求一個普遍適用的標準。
3.3 是否適合我國大班的教學 結合綜合討論的PBL教學法,由于學生參與率高,一般適合小班學習,而我國人口眾多,近幾年全國高校都在進行擴招,班級的人數一般都不少于40 人,這樣的規模是否適合于PBL方式的教學尚需實踐驗證。
總的來說,綜合討論模式不僅影響學習動力和態度,也影響了學生的知識量,在目前的形勢下,與PBL模式相比有一定優勢。盡管PBL模式結合綜合討論模式并不能解決高校教育的所有問題,至少對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益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建新,王海燕,王海平. 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36-38.
2 Tisonova J, Hudec R, Szalayova A, et al. Experience with problem oriented teaching in pharmacology. Bratisl Lek Listy,2005,106(2):83-87.
3 歐陽伶俐,陳一強,羅左杰.PBL與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之比較.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20:20-29.
4 Hwang SY, Jang KS.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ackages on the respiratory and cardic system.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of Nursing,2004,35(1):66-77.
5 于建武, 孫麗杰,李樹臣,等. PBL與傳統講授法在傳染病學教學中應用的比較.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10-26.
6 Richardson.Kathryn M S R N.A case for problem-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e nursing classroom, J. Nurse Educator,2003,28(2):83-88.
7 包龍梅. PBL與LBL兩種教學方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比較研究. 現代護理, 2007, 24:2277-2278.
作者單位:410219 湖南長沙,長沙醫學院藥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