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了解2007年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丙肝疫情流行狀況,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2007年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傳染病疫情網絡信息監測系統數據,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007年管城回族區共報告丙肝病例206例,報告發病率為55。78:1(90/116),病例主要集中在25~65歲之間,工人(5......
【摘要】 目的 了解2007年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丙肝疫情流行狀況,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2007年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傳染病疫情網絡信息監測系統數據,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007年管城回族區共報告丙肝病例206例,報告發病率為55.65/10萬,報告發病數男女性別比為0.78:1(90/116),病例主要集中在25~65歲之間,工人(56例)、家務及待業(34例)、離退休人員(33例)報告發病數較多,城東路辦事處(56例)、南關辦事處(29例)、隴海辦事處(25例)等流動人口聚集區為丙肝高發地區,報告發病數相對較多,占總發病數的53.40%(110/206)。結論 醫源性和性接觸傳播為丙肝傳播的主要途徑,25~65歲性活躍期人群及流動人口是丙肝發病的高危人群。加強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消毒工作監測、采供血管理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是控制丙肝傳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丙肝;疫情;發病率
Analysis of Epidemiology for Hepatitis C in Guancheng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in 2007
MA Li-ping, ZHANG Yong, YANG Jin-xiu, et al. Guancheng Distric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C in Guancheng District in 2007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tis C. Methods The hepatitis C cases which were obtain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 system were analyzed by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in Guancheng District in 2007. Excel 2003 was used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206 cases of hepatitis C were reported in Guancheng District in 2007.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55.65 per 100,000 person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0.78:1(90/116). The incidence rates of hepatitis C in those aged from 25 to 65 years and floating population were the highest. It was shown the worker, unemployed and retired were predominantly affected, accounting for 27.18 %, 16.50 % and 16.02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epatitis C is mainly transmitted by iatrogenic infection and person to person sexually contact. Those from 25 to 65 years old and floating population are the key popula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for hepatitis 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to reinforced surveillance and supervision of medical devices and blood products, effective control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and active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C; Epidemiology; Incidence rate
丙型肝炎(以下簡稱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血源性傳染病,主要為慢性經過[1]。近年來丙肝疫情有上升趨勢,為了解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丙肝疫情流行狀況,以便調整傳染病防治策略,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將鄭州市管城回族區2007年丙肝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2007年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傳染病疫情網絡信息監測系統。人口資料來源于管城回族區統計局。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2007年管城回族區傳染病疫情網絡信息監測系統共報告丙肝病例206例,報告發病率為55.65/10萬。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2.1.1 性別分布 報告發病男女性別比為0.78:1(90/116),女性高于男性。
2.2.1.2 年齡分布 各年齡段均有發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5~65歲之間,占發病總數的74.76%(154/206),15歲以下年齡組發病較少,占發病總數的4.37%(9/206)(圖1)。圖1 2007年丙肝發病年齡分布
2.2.1.3 職業分布 丙肝在不同人群中均有發病,發病數居前三位的職業分別是:工人(56例)、家務及待業(34例)、離退休人員(33例)。其中工人發病數最多,占發病總數的27.18%(56/206)(圖2)。
2.2.2 時間分布 丙肝發病無明顯季節性,2007年每月均有報告發病, 8~11月份相對較多,占全年丙肝報告發病總數的39.81%(圖3)。
2.2.3 地區分布 轄區各鄉鎮辦事處均有病例報告,其中城東路辦事處(56例)、南關辦事處(29例)、隴海辦事處(25例)報告發病數相對較多,占總發病數的53.40%(110/206),其他辦事處報告發病數較少,南曹鄉(6例)和圃田鄉(5例)發病最少,僅占總發病數的5.34%(11/206)(表1)。
3 討論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家族中的一員,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為醫源性傳播和性接觸傳播,也可經母嬰傳播。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和HCV 無癥狀攜帶者,慢性無癥狀攜帶者是丙肝的主要傳染源[1]。
分析結果顯示,2007年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共報告丙肝病例206例,報告發病率為55.65/10萬,比2006年(173例)上升18.67%。丙肝發病男女性別比為0.78:1(90/116),女性高于男性,25~65歲年齡之間丙肝報告發病數較多,占發病總數的74.76%(154/206),提示該年齡段人群是丙肝發病的高危人群,與同類研究結果一致[1,2],可能與丙肝經性接觸傳播有關。丙肝發病無明顯季節性,與文獻報道一致[2,3]。從丙肝病例地區分布分析,發病數位居前三位的鄉鎮辦事處均為流動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提示流動人口聚集區為丙肝發病的高危地區,可能與流動人口經濟水平低、衛生條件差、防病意識薄弱等因素有關。
由于目前針對丙肝尚無有效疫苗進行預防,且丙肝易慢性化,慢性無癥狀攜帶者是丙肝的主要傳染源[1],所以丙肝的預防重點應在于阻斷經血液和體液傳播。首先要加強采供血管理, 提高血制品篩選工作的質量,提倡無償獻血,減少輸血感染。其次,要加強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消毒工作的監測,特別是對個體診所醫療器械及牙科器具消毒的監測,提倡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針灸針,減少醫源性感染。另外,對25~65歲性活躍期人群及流動人口加強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 提高該人群的自我防病意識,推廣避孕套的使用,在丙肝防治中同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立明.流行病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84-486.
2 王瑞.2006年1~8月份丹東市丙型肝炎疫情分析.疾病監測,2007,22(12):824-825.
3 范毅勤.南京市鼓樓區病毒性肝炎流行現狀與分析.疾病監測,2005,20(11):571-573.
作者單位:450000 河南鄭州,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Δ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