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源資料庫 > 在線期刊 > 中華醫學研究雜志 > 2008年第8卷第3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的必要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的必要性

來源:《中華醫學研究雜志》 作者:唐兢 2008-7-4

摘要: 【摘要】45歲,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個人及早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胃癌的發病率。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門螺桿菌 胃癌 發病率 本文對功能性消化不良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年門診、病房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的2086例病例進......


【摘要】  目的 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門診、病房2086例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病例進行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并分析。結果 從數據表明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這與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約2~3:1相符。其中45歲以上占有相當大比例,這與胃癌發病年齡以40~60歲多見相符合。結論 提倡年齡>45歲,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個人及早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胃癌的發病率。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門螺桿菌 胃癌 發病率

    本文對功能性消化不良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探討與性別、年齡及胃癌發生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年門診、病房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的2086例病例進行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其中男1393例,女693例,年齡18~92歲,平均58歲。

    1.2  方法  要求每位檢測者清晨空腹接受測試,用20ml左右涼開水送服0.75μCi尿素[14C]膠囊1粒后靜坐25min,通過潔凈吹氣管對裝有CO2吸收劑的小瓶持續吹氣1~3min,直至小瓶內液體由紅色變為無色時停止,加入稀釋閃爍液4.5ml,于液閃儀上作14C放射性測試2min所得結果。結果判斷14C-UBT≥100dpm/mmol CO2可判斷為Hp陽性。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稱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未能發現器質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上腹部癥候群。診斷標準:(1)上腹部脹痛、早飽、噯氣、反酸、惡心等癥狀持續4周以上;(2)內鏡和(或)鋇餐檢查未發現胃、十二指腸潰瘍、糜爛、腫瘤等器質性疾病;(3)實驗室檢查、B超及X線檢查排除肝、膽、胰及腸道器質性病變;(4)無糖尿病、風濕病及精神、神經性等全身疾病;(5)無腹部手術史[1]。

    2  結果

    2086例病例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結果見表1。表1  2086例病例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結果

    3  討論

    消化不良是一種最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患此癥者占人口的20%~30%,在我國也非常常見。其中20%~25%的人可能會去醫院就診,該類患者的人數占普通門診工作量的5%左右。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局限于上腹的疼痛或不適,經內鏡等檢查未發現可解釋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由于FD的診斷受病程限制,歐洲2005年Maastricht III將2000年Maastricht II中提出的FD根除適應證修改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NUD)。鑒于國內對NUD的定義、慢性胃炎與FD的關系等問題存在一定爭議,2007年8月廬山舉行的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共識會議中對幽門螺桿菌陽性的NUD以“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來表述,屬于支持幽門螺桿菌根除適應證的。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潰瘍樣型”相關,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可使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獲益。

    本文病例資料顯示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的病例中有66.80%是男性,其中≥45歲男性占總病例數56.65%,≥45歲男性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占總病例數的22.78%,既表明有癥狀的男性病例超過總病例數的2/3,≥45歲有癥狀的男性病例超過總病例數的1/2,≥45歲男性幽門螺桿菌陽性病例超過總病例數的1/5。這些數據表明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 這與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約2~3:1相符。其中有癥狀的≥45歲男性占有相當大比例,這與胃癌發病年齡以40~60歲多見相符。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WHO/IARC)將H.pylori作為第I類(明確的)人胃癌致癌原[2]。Uemura等[3]的前瞻性非隨機研究說明H.pylori感染與新的胃癌癌灶的出現有密切關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周麗雅等[4]隨訪研究提示根除H.pylori能降低發生胃癌的風險;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王振宇等[5]隨訪研究提示根除H.pylori可預防無癌前病變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如果胃癌僅限于胃壁的黏膜層,5年的生存率可達95%。胃癌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我國胃癌男性排在肺癌肝癌之后,女性排在乳腺癌和肺癌之后。當前西方國家Hp感染率已顯著下降,這主要歸因于社會經濟和衛生條件的提高使新感染者減少和有效的根除治療。我國對衛生醫療的投入在逐年上升,但就目前國內的經濟狀況進行全國或地方幽門螺桿菌的普查,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上面這些數據與研究提示我們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對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病例應積極要求其進行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特別提倡年齡>45歲,明確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個人及早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查與根除。在普通群眾中做好宣傳和普及Hp感染防治相關知識,實施有效根除治療,將Hp檢測作為常規,當然在檢測前要排除影響因素以避免造成Hp檢測假陰性的現象出現,這樣可大大減少胃癌的發病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家庭和睦,增強國力。所以,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胃癌發病率、死亡率的關鍵手段。

【參考文獻】
  1 侯曉華.內科診療常規.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68-69.

2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Schistosomes,liver fluke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1994,61:218-220.

3 Uemura N,Mukai T,Okamoto S,et al.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cancer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1997,6:639-642.

4 周麗雅,林三仁,丁士剛,等.根除幽門螺桿菌對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組織學變化的八年隨訪研究.中華消化雜志,2005,25:324-327.

5 Wong BC, Lam SK, Wong WM, et al.China Gastric Cancer Study Group.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in a high-risk region of Chin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A,2004,291:187-194.


作者單位:200233 上海,上海市徐匯區日暉醫院



頁:
返回頂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夾】【收藏到新浪】【發布評論



察看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的必要性》的討論


關閉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 圖文 | 版權說明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8 39k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源世界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3000612號-9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30864
醫源世界所刊載之內容一般僅用于教育目的。您從醫源世界獲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診斷、治療疾病或應對您的健康問題。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健康問題,請直接咨詢您的保健醫生。醫源世界、作者、編輯都將不負任何責任和義務。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傳播信息促進醫藥行業發展,如果我們的行為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聯系Email:w39kf_ad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