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高原地區右半肝切除治療肝右葉泡性包蟲的治療效果。結論 采用右半肝切除治療肝右葉泡性包蟲是治療高原地區肝右葉泡性包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高原地區 肝泡性包蟲 右半肝切除 手術治療 肝泡性包蟲病是多房棘球絳蟲寄生人體后產生的浸潤增殖性病變[1]。我院自2005~2007年......
【摘要】 目的 探討高原地區右半肝切除治療肝右葉泡性包蟲的治療效果。方法 對我院2005~2007年共收治7例肝右葉泡性包蟲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7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未發生患者死亡及嚴重并發癥。結論 采用右半肝切除治療肝右葉泡性包蟲是治療高原地區肝右葉泡性包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高原地區 肝泡性包蟲 右半肝切除 手術治療
肝泡性包蟲病是多房棘球絳蟲寄生人體后產生的浸潤增殖性病變[1]。我院地處青海高原牧區,為該病高發區[2]。我院自2005~2007年共收治7例肝右葉泡性包蟲,均行常溫下全肝阻斷肝右葉切除,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7例患者男4例,女3例,既往均無慢性肝病史,Child分級A級3例,B級4例。甲胎蛋白(AFP)均<20mg/L,B超提示:肝右葉實性占位,腫物回聲不均,內有鈣化點。CT提示:肝右葉不規則低密度占位,與正常肝組織無明顯分界,5例有斑點狀鈣化影。Casoni試驗均強陽性。術前均診斷為:肝右葉泡性包蟲。
1.2 手術方式 手術具體如下:(1)取右側肋緣下斜切口,弧形,并向后上延長。(2)探查肝臟,7例均位于右半肝,呈結節樣或腫瘤樣腫塊,灰褐色或灰白樣,質韌似軟骨。術中診斷:肝右葉泡性包蟲。(3)分離肝周韌帶,游離肝臟。(4)順行切除膽囊,顯露肝門右切跡及右縱溝。行常溫下肝門阻斷,沿肝膈面從下腔靜脈右壁到膽囊切跡切開肝被膜,用刮吸刀行肝右葉切除,所遇血管、膽道均逐一結扎[1,2]。肝切除時間為18~25min,出血200~400ml。切除標本最大約25cm×21cm×15cm,約占肝臟體積的70%。
2 結果
該組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1例出現黃疸,轉氨酶輕度升高,2例出現低蛋白血癥,經治療后均于4周內痊愈出院。隨訪3個月,5例均無肝功能異常及并發癥,2例失訪。
3 討論
肝泡性包蟲病呈浸潤增殖性生長,與正常肝組織無明顯分界,肝右葉的泡性包蟲,病變常累及右前葉,右后葉和尾狀葉的可行肝右葉切除[3]。本組病例病變均局限于右前葉及右后葉,故采用常溫下肝門阻斷切除肝右葉。我們采用常溫下全肝阻斷血流18~25min,平均為21min,術后未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及嚴重并發癥,是安全有效的一種治療肝右葉泡性包蟲的方法。高原地區全肝血流阻斷的安全時限各文獻未見報道,我們將肝血流阻斷時間控制在25min以內,是比較安全的,未出現嚴重并發癥。但目前病例數有限,還有待于積累病例后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88-590.
2 孫家駿,李金福.實用包蟲病外科學.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6;125.
3 黎介壽.實用手術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613.
作者單位:813000 青海海南,海南州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