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總結外傷性小腸破裂的臨床特點,及早診斷、及時手術治療的意義。方法 回顧2000年1月~2007年2月間收治的8例患者臨床資料。結果 8例患者經體檢,X線透視、B超檢查及臨床觀察后均行手術治療,術后無并發癥。結論 腹部外傷后,當B超檢查未提示肝、脾破裂征、腹腔積血和X線透視膈下未見明顯游離氣體,......
【摘要】 目的 總結外傷性小腸破裂的臨床特點,及早診斷、及時手術治療的意義。方法 回顧2000年1月~2007年2月間收治的8例患者臨床資料。結果 8例患者經體檢,X線透視、B超檢查及臨床觀察后均行手術治療,術后無并發癥。結論 腹部外傷后,當B超檢查未提示肝、脾破裂征、腹腔積血和X線透視膈下未見明顯游離氣體,腹腔穿刺又未抽得有診斷意義的液體,患者腹痛癥狀又不能好轉或逐漸加重時,應考慮有小腸破裂可能。
【關鍵詞】 腹部外傷 小腸破裂
腹部外傷時,肝、脾易受損,但小腸在腹腔內占據位置較廣,因而腹部外傷時也易受到損傷,現就我院2000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8例外傷性小腸破裂病例的臨床特點及診斷問題進行總結討論。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1.1 性別與年齡 7例為男性,1例為女性。年齡18~50歲。
1.1.2 外傷原因與小腸破裂部位 斗毆傷6例,機器擠壓傷2例,均為腹部閉合性損傷,其中空腸破裂5例,回腸破裂3例。
1.1.3 傷后來院時間 均在24h內入院診治。
1.2 臨床癥狀 患者傷后腹部疼痛均不緩解,多數患者有陣發性加劇,惡心嘔吐者6例。
1.3 臨床體征 8例患者均以腹部直接受傷部位疼痛最為劇烈,全部有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叩診無明顯移動性濁音,聽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1.4 輔助檢查 8例患者腹部X線透視均未發現有明顯膈下游離氣體,B超檢查腹腔內有局限性血腫或積液,但均未提示肝、脾破裂,亦不確定有小腸破裂。
1.5 治療與結果 8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術中根據小腸損傷情況行相應手術處理,術后均無并發癥。
2 討論
腹部外傷時,肝、脾易受損,當B超未提示肝、脾破裂和X線透視膈下未見明顯游離氣體,腹腔穿刺又未抽得有診斷意義的液體,患者腹痛癥狀又不能緩解或逐漸加重時,應考慮有小腸破裂可能。一般而論,小腸屬空腔臟器,破裂后膈下應有游離氣體,但本文總結8例小腸破裂患者均未發現膈下游離氣體。考慮有如下原因:(1)腸破裂較小時腸內容物暫時堵塞了破損之腸壁;(2)由于小腸范圍廣,部分氣體被腸系膜或小腸等組織包裹或隔離,不能積聚于膈下,因而腹透時不能被發現;(3)破損處小腸內容物及腸液滲出后形成局部粘連相互壓迫,阻塞了腸內氣體流出;(4)某些情況下小腸內氣體不多,以上四點也可能是小腸破裂后X線透視不易見膈下氣體和腹腔穿刺陽性率低的原因。綜上所述,由于小腸在解剖生理上的特點,臨床上在遇有腹部外傷患者時要警惕有小腸破裂存在。凡腹部外傷后有持續性腹痛并加劇患者,檢查腹肌緊張有固定壓痛或全腹有不同程度反跳痛,且以上癥狀和體征短時間內不能好轉或逐漸加重者,無論腹穿是否抽得有診斷價值之液體,腹透是否有膈下游離氣體,均應行剖腹探查術。術中根據小腸損傷情況作相應處理。
(編輯:張 彥)
作者單位:435005 湖北黃石,黃石市第五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