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了解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情況。方法 采用RSFJ-1000型便攜式肺功能儀對151名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最大通氣量(MVV)、峰流速(PEFR)、中期流速(MMEF)、25%肺活量流......
【摘要】 目的 了解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情況。方法 采用RSFJ-1000型便攜式肺功能儀對151名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最大通氣量(MVV)、峰流速(PEFR)、中期流速(MMEF)、25%肺活量流速(PEF25)、50%肺活量流速(PEF50)、75%肺活量流速(PEF75),把以上各項指標實測值與其平原預計值進行比較。并觀察經皮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結果 151名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肺功能各項指標實測值與其平原預計值比較除PEF50相差不顯著、PEF75顯著高于其平原預計值外,其余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其平原預計值(PEF50 P=0.271447,%FEV1P<0.05,其他指標均P<0.001),其實測值與其平原預計值之比(預計值%)在(62.37±21.95)~(142.13±56.20)之間。經皮SaO2為(88.28±3.73)%。結論 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除PEF50、PEF75外,其余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其平原預計值。
【關鍵詞】 高原 藏族 僧侶 肺功能
Investigation and approach on lung function of tibet monks dwelled in 4240m high altitude
LI Su-zhi, HE Feng, LI Shang-shi, et al.High Altitude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of PLA, Lasa 850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ung function of Tibet monks dwelled in 4240m high altitude. Methods RSFJ-1000 type mobile lung function equipment was adopted to detect lung function of 151 Tibet monks dwelled in 4240m high altitude for long-term. The detection index included VC, FVC, FEV1, %FEV1, MVV, PEFR, MMEF, PEF25, PEF50 and PEF75. The true measure values of above item indexes and lung function indexes were contrasted with the champaign prediction. Meanwhile per cutem saturation of arterial blood oxygen (SaO2)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lung function all item index true measure values of 151 Tibet monks dwelled in 4240m high altitude for long-term by contrast the champaign prediction values except PEF50 difference nonsignificant, PEF75 increased remarkably than the champaign prediction values, the rest every item index all decreased remarkably than the champaign prediction values (PEF50P=0.271447, %FVC1 P<0.05.the rest item index P<0.001). SaO2 was (88.23±3.73). The true measure values and the champaign prediction values (prediction) percentage in (62.37±21.9) to (142.13±56.20). Conclusion The item indexes of lung function of Tibet monks dwelled in 4240m high altitude for long-term all decrease remarkably than the champaign prediction values except for PEF50 and PEF75.
【Key words】 high altitude; tibet people; monk; lung function
在高原地區,個體由于長期暴露于低氧環境,機體為適應高原低氧,無論從內分泌、代謝、還是機體功能方面都會出現一系列的適應[1]。平原人進入高原后上述一系列的改變在短期內即會發生,包括肺功能[2],而世居者由于長期的適應,可能已從基因方面發生了一系列的適應性改變,因此其適應機制可能與平原移居者存在一定的差別[3]。本文對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情況及經皮SaO2進行了調查,通過對其肺功能測定值與其平原預計值的比較,發現了一些積極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1名檢測對象均為自幼出家、長期居住于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峙廟的僧侶,男性,年齡16~69歲,平均(31.66±9.32)歲,身高1.61~1.82m,平均(1.71±3.84)m,體重50~93kg,平均(66.17±8.84)kg,世居藏族,無平原移居史。排除心、肺疾病患者。
1.2 儀器與方法 肺功能檢測人員為長期從事肺功能檢測工作,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所有檢測對象均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完全掌握受試要領以后,再在檢測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檢測,每一位檢測對象檢測3次,每次間隔10min,取平均值。所用肺功能儀為RSFJ-1000便攜式肺功能儀(成都日升電器有限公司生產)。SaO2采用RS232C經皮動脈血氧飽和度測定儀(美國NOVAMETRIX公司生產)。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151名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肺功能各項指標實測值與其平原預計值比較除PEF50相差不顯著、PEF75顯著高于其平原預計值外,其余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其平原預計值(PEF50 P=0.271447,% FEV1P<0.05,其它指標均P<0.001),其預計值%在(62.37±21.95)~(142.13±56.20)之間。經皮SaO2為(88.28±3.73)%。詳細結果見表1。表1 長期居住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調查結果注:均采用實測值與其預計值比較
3 討論
曾有資料表明,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的肺功能變化比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更明顯,在高海拔地區,高原久居者的肺通氣功能發生適應性改變,有很高的最大攝氧能力和負荷能力[4]。但目前對高原地區世居者肺功能的實驗、檢測、分析國內尚少見報道,我們對高原地區世居者的肺活量進行測試結果表明,高原世居者的肺功能水平除PEF50和PEF75外其余指標都顯著低于平原人預計值,這可能是其長期在海拔4240米的慢性低氧條件下肺功能發生適應性改變的重要特征。當機體暴露于高原缺氧環境時,缺氧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使其釋放的內皮舒張因子(EDRF)減少而內皮收縮因子(EDCF)增多,從而導致肺血管持續收縮,PVR增加,出現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同時在數分鐘內SaO2、PaO2就出現急劇下降,機體組織出現供氧不足[5]。平原人進入高原都會經歷肺功能水平從代償到逐步習服這一生理過程,且這種改變是可逆性改變。而對于高原世居者,由于長期的適應,可能已從基因方面發生了一系列的適應性改變,有人曾做過調查,世居藏族早在出生后及嬰兒早期即可獲得較高的SaO2,以滿足機體代謝所需[6]。我們試從機體對高原低氧適應依靠器官水平功能適應和細胞水平組織適應的兩種生物學適應途徑來分析,而且在高原人群低氧遺傳適應調節的研究中已經認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ace)具有重要意義[7],其基因水平上引發機制可能與血液流變學、微循環、免疫系統及內分泌功能改變有關,而以上改變均可從某種角度促進肺臟功能的改變。而在海拔4000米以上,隨著含氧量的進一步降低、氣壓降低對人體的巨大影響,會造成低氧血癥加重和進一步的通氣過度,有研究證明,由于小氣道無支撐軟骨,而大氣道有支撐軟骨,且大氣道主要是由神經支配調節其功能,小氣道及肺泡主要是由體液調節其功能,體液調節較神經調節速度更快、對環境變化更敏感,所以在高原海拔越高,氣壓越低的情況下小氣道通氣狀況進一步發生改變,而大氣道通氣狀況也發生改變[8],從而影響肺功能水平,表現出我們以上的測試結果。長期暴露于此環境下,可能引發血液流變學發生異常、微循環損害、免疫系統及內分泌功能改變,對于其個體,同高原久居者一樣,可能繼續不斷的適應其環境或者引起高原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長期居住在海拔4240米高原地區藏族僧侶的肺功能水平與平原人預計值相比較除PF50、PEF75外均發生顯著變化,可能是機體受海拔的升高和隨之出現的大氣壓和氧分壓繼續降低影響而出現的機體內在的生理性適應所致。
【參考文獻】
1 云登卓瑪,扇敏娜,卓嘎.拉薩市藏漢族嬰兒動脈血氧飽和度調查分析.中華兒科雜志,1998,36(2):5.
2 王濤,范勇,彭寶珠.高原環境對人肺功能的影響.醫學動物防制,2000,16(7):47-49.
3 李素芝,鄭必海,王洪斌,等.高原康膠囊對快速進入高原者肺功能的影響及意義.高原醫學雜志,2004,14(3):2.
4 李尚師,鄭必海,宋娟,等.快速進入高原者肺功能變化及意義.高原醫學雜志,2004,14(3):6.
5 馬小明.高海拔地區大學生肺通氣功能特征與體質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5):4.
6 余滿堂,王曉勤,陳秋紅,等.高原平原人群基因多態性及低氧相關基因的研究.中華醫藥雜志,2006,6(5):137.
作者單位:850007 西藏拉薩,西藏軍區總醫院全軍高山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