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喉部分切除術后發生喉狹窄的影響因素。方法 選擇1995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進行喉部分切除術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甲狀軟骨及喉內軟組織切除范圍,術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返流對喉部分切除術后發生喉狹窄進行研究分析。結果 92例患者中發生喉狹窄12例,甲狀軟骨及喉內軟組織切除范圍,術后肺部......
【摘要】 目的 探討喉部分切除術后發生喉狹窄的影響因素。方法 選擇1995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進行喉部分切除術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甲狀軟骨及喉內軟組織切除范圍,術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返流對喉部分切除術后發生喉狹窄進行研究分析。結果 92例患者中發生喉狹窄12例,甲狀軟骨及喉內軟組織切除范圍,術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返流與術后發生喉狹窄有關。結論 甲狀軟骨支架切除范圍,術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反流是發生喉狹窄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 喉切除術 喉狹窄
喉部分切除術始于1851年。隨著對喉癌生物特性研究的深入,喉部分切除術的進步和發展,聲門重建術的改進和提高,喉部分切除術的適應證也相應增寬,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腫瘤擴大切除后可保留的正常結構減少,喉狹窄的發生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喉部分切除術后發生喉狹窄常使患者不能順利拔管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們收集了本院近10年喉部分切除術9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995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進行喉部分切除術選取資料完整的92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16例;年齡48~72歲,平均58歲;隨訪1~10年。TNM分期按1997UICC標準。T1aN0M0 18例,T1bN0M0 42例,T2N0M0 26 例,T3N0M0 6例。
2 結果
喉狹窄的診斷標準,臨床排除腫瘤復發符合下列之一者:(1)喉部分切除術后不能拔管,內鏡證實喉腔狹窄;(2)拔管后出現呼吸困難重新行氣管切開,內鏡證實喉腔狹窄。按上述標準本組92例患者中發生喉狹窄12例,發生率13%。本組喉裂開術36例均未發生喉狹窄;喉部分切除≤1/2,50例中發生喉狹窄7例,喉部分切除>1/2~3/4, 6例中發生喉狹窄5例;肺部感染16例中發生喉狹窄5例;胃食管反流12例中發生喉狹窄4例。
3 討論
喉部分切除術后出現喉狹窄的發生率為10%~20%,既往文獻報道喉部分切除術后出現喉狹窄的危險因素包括:病變大小、切除范圍、修復方式、呼吸道細菌感染、操作者的經驗及熟練程度等。本組病例只對甲狀軟骨支架切除范圍,術后肺部感染和胃食管返流進行討論。
3.1 甲狀軟骨支架切除范圍與喉狹窄 本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軟骨支架切除范圍≥1/2,容易發生喉狹窄。喉部分切除為了達到一定的范圍,必然涉及喉支架缺損和喉內軟組織的切除。甲狀軟骨支架出現缺損、變形、不完整,甲狀軟骨支架在愈合過程中可出現移位、塌陷導致喉狹窄。因此本組研究提示,對甲狀軟骨支架切除范圍≥1/2的患者,術中在保證切緣安全范圍內,盡可能保留喉支架完整。修復喉腔創面要充分考慮術后喉腔通氣,并采取其他相應措施,減少術后并發喉狹窄的危險。
3.2 術后肺部感染與喉狹窄 本組16例患者有肺部感染,發生喉狹窄5例。其原因可能有:(1)術后肺部感染患者頻繁咳嗽,喉腔創面不斷受到開張閉合移位改變,容易導致重建喉支架錯位或縫合肌瓣松解脫落。(2)喉組織要經受呼吸、發音、吞咽和咳嗽、咳痰等機械運動,喉咽腔經常存在一定數量的細菌,創傷后的創面如果受到明顯細菌炎癥刺激,水腫充血將更加明顯,局部肉芽組織大量增生,出現喉狹窄的風險將明顯增加。(3)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術后抗病能力差,創面愈合時間長。因此提示喉部分切除術后預防肺內感染。
3.3 胃食管反流與喉狹窄 研究證明胃酸對創傷的喉氣管黏膜刺激可產生嚴重炎癥反應,是導致喉狹窄的重要病理因素,胃食管反流已被證實是喉氣管肉芽組織高發的重要因素。在喉部分切除術后患者,因術后氣管套管壓迫食管,胃管的插入阻止了食管下段括約肌的收縮關閉;喉部分切除術后影響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運動。此外喉部分切除術后咽和重建的喉腔關閉動作不協調,使喉的保護性反射減弱容易使胃酸返流至喉腔,刺激喉腔黏膜發生喉狹窄。
綜上所述,喉部分切除術后并發喉狹窄是一個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依據病情不同充分考慮可能的影響因素,制定出合理的綜合治療方案,減少喉部分切除術后并發喉狹窄的危險。
(編輯:李 木)
作者單位:136200 吉林遼源,遼源市中醫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