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尿液分析儀使用及鏡檢的建議。結論 基層門診的檢驗室應執行尿液常規檢驗的“金標準”,才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診治,避免誤診漏診。 【關鍵詞】 尿液分析 干化學 鏡檢篩選 白細胞 自動化尿液分析儀的使用已經從三級甲等的大醫院普及到所屬的門診部甚至到鄉鎮一級的衛生院,從傳......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尿液分析儀使用及鏡檢的建議。方法 尿沉渣檢查的金標準,即每個樣本均作鏡檢。結果 白細胞異常24例,離心后鏡下的白細胞數最多的在20~26個/高倍鏡,最低的在8~10個/高倍鏡;紅細胞異常6例、離心后鏡下最多者18~30個/高倍鏡,最少者3~4個/高倍鏡,兩者均異常2例,離心后白細胞數10~12個/高倍鏡、紅細胞3~4個/高倍鏡。結論 基層門診的檢驗室應執行尿液常規檢驗的“金標準”,才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診治,避免誤診漏診。
【關鍵詞】 尿液分析 干化學 鏡檢篩選 白細胞
自動化尿液分析儀的使用已經從三級甲等的大醫院普及到所屬的門診部甚至到鄉鎮一級的衛生院,從傳統的手工檢測轉變為自動化分析,幾分鐘內就能對健康體檢和初診病人提供十幾項尿化學指標,有利于臨床的快速診斷。
經過多年的使用,權威專家提出尿自動化分析是一個半定量分析,干化學法檢查紅細胞、白細胞只起過篩作用,最終的尿沉渣報告結果以鏡檢為準。叢玉隆主任等考慮到每份尿液都作鏡檢工作量較大[1],在分析研究對比后提出了關于干化學檢測尿白細胞、紅細胞作為“鏡檢篩選”的建議,具體內容如下“在臨床醫生沒有要求必須進行尿液顯微鏡檢且尿液外觀、濁度正常的情況下,如試紙條結果同時顯示:(1)白細胞結果為陰性;(2)亞硝酸結果為陰性;(3)尿蛋白結果為陰性;(4)紅細胞結果為陰性,可以認為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數量在參考值范圍之內,實驗室工作人員可不進行尿液顯微鏡檢。”
我們檢驗室在日常門診中沒有遵從“鏡檢篩選”的建議,而是遵從尿沉渣檢查的金標準,即每個樣本均作鏡檢,不遺漏任何一個假陽性或假陰性標本及時為臨床提供可靠依據。隨機觀察2008年1~6月6個月中的450份尿標本,發現鏡檢陽性(本文將紅細胞0~3個/高倍鏡,白細胞0~5個/高倍鏡定為正常尿)而寶靈曼尿十項分析儀結果正常者為32份。其中白細胞異常24例,離心后鏡下的白細胞數最多的在20~26個/高倍鏡,最低的在8~10個/高倍鏡;紅細胞異常6例、離心后鏡下最多者18~30個/高倍鏡,最少者3~4個/高倍鏡,兩者均異常2例,離心后白細胞數10~12個/高倍鏡、紅細胞3~4個/高倍鏡(經詢問這32份中的22份尿液均來自糖尿病及前列腺炎兩類患者)。有文獻報道尿分析儀干化學法白細胞的假陰性率可達到10.29%,我檢驗科的假陰性率達到5.3%[2]。
針對假陰性率的問題,叢玉隆主任等指出由于尿分析儀及配套試帶的不同而敏感性不同,每個實驗室使用鏡檢過篩標準時,首先必須作對照觀察(所用干化學試帶與顯微鏡對比),確認儀器試帶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是否符合過篩標準的要求。
專家們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動化干化學分析結果只對尿沉渣結果起過篩作用及沒有參考值的概念,絕不能將自動化分析結果直接應用于臨床。本文筆者建議作為基層門診的檢驗室應執行尿液常規檢驗的“金標準”,才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診治,避免誤診漏診。
【參考文獻】
1 叢玉隆,馬俊龍,鄧新立. 尿液常規分析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研究體會.臨床檢驗雜志,2001,19(4):241-243.
2 何藝宏.尿液分析儀與尿沉渣鏡檢同步檢測的白細胞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分析.廣東醫學院學報,2001,19(4):336-337.
作者單位:226152 江蘇海門,海門市余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