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骨髓 骨髓炎分外傷性和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種病程長,根治困難,易復發,殘廢率較高的常見病。近幾年,我們采用手術加閉式持續沖洗治療的方法治療骨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手術方法 清創術,手術將不正常的皮膚,軟組織,竇道,死骨,髓腔內壞死肉芽,膿液徹底清除,溝通髓腔,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3 ......
【關鍵詞】 骨髓
骨髓炎分外傷性和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種病程長,根治困難,易復發,殘廢率較高的常見病。近幾年,我們采用手術加閉式持續沖洗治療的方法治療骨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5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14天;外傷所致13例,血源性7例;肱骨干8例,尺骨2例,股骨干4例,跟骨3例,脛腓骨3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清創術,手術將不正常的皮膚,軟組織,竇道,死骨,髓腔內壞死肉芽,膿液徹底清除,溝通髓腔,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1.2.2 置管方法 將病灶徹底清創后,根據髓腔情況,選擇合適的兩根引流管(潘式管或輸血管)第一根接鹽水,第二根引流,接引流袋,兩端分別從便于引流的健康組織處穿出,固定牢,封閉傷口及引流口。
1.2.3 沖洗治療及護理方法 術后患肢置于適當位置,支被架保護,防止扭曲,腫脹及受壓;引流管兩端分別接生理鹽水和引流袋。先快速沖洗至引流液由血性變清然后調節滴數,每分20~30滴,間斷使用抗生素。加抗生素之鹽水控制滴數10~15滴維持。定時查看引流管穩定性,勿松動拔出或局部碘伏消毒,保持傷口清潔。
1.2.4 拔管時間與方法 體溫正常,皮膚愈合,局部無紅腫,引流液外觀清晰,細菌培養陰性,一般1~2周,方可拔管;拔管時,先拔進水管,12h后再拔引流管,使病灶內水分得到充分引流。
2 結果
本組經閉式持續沖洗治療痊愈。隨訪最長7年,最短2年,無一例復發。
3 體會
3.1 沖洗裝置應保持無菌通暢 術后3天,血凝塊,壞死脫落組織,較多易阻塞管道。每日應數次快速沖洗1~2min。如有管道堵塞還可用擠壓的方法或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鹽水高壓沖洗,同時查引流管有無脫落或抽出,一旦發生脫落應立即停止沖洗。無菌下重新置管。
3.2 抗生素的使用 沖洗液中定時定量加抗生素,根據術前細菌培養及藥敏決定,濃度不宜過高,防止吸收過多。沖洗時間1~2周。
在局部手術清創,持續沖洗治療的同時,應口服或靜注抗生素,以達到抗菌效果。
不論外傷性骨髓炎,還是血源性骨髓炎,不能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灶不能從微觀上消除。由于髓腔內病灶清除后仍有大量的細菌殘留,成為復發隱患,采用持續沖洗能有效的排除病灶的壞死。脫裂組織為骨髓血管的生長及血運重建,骨質再造創造條件。同時藥物直接作用病灶是局部抗生素有效濃度增加并得以維持,配合全身用藥,有效控制了感染,從而從微觀上消除了病灶達到了根治的目的。
(編輯:張 犁)
作者單位:046500 山西沁源,沁源縣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