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評價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38例治療組病人與36例對照組病人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結論 盡早應用凝血酶可取得較好的止血效果。...
【摘要】 目的 評價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38例治療組病人與36例對照組病人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4%,對照組為80.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結論 盡早應用凝血酶可取得較好的止血效果。
【關鍵詞】 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系統常見急癥,我們于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應用凝血酶治療該病38例,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臨床上將2年來入院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對照組36例。治療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24~80歲,平均49歲。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23~75歲,平均48歲。原發病及出血程度大致相同。
1.2 治療方法 兩組除治療原發病、止血補液,均給予西咪替丁靜滴,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凝血酶,其劑量根據出血程度不同而異。一般為2000~4000U加以冷鹽水10~15ml,溶解后口服或灌胃,每2h 1次。服用4~5次未再嘔血或便血則可延長用藥時間為4~6h 1次。
1.3 療效判斷 顯效:用藥后72h出血完全停止,大便轉黃,血紅蛋白上升,臨床癥狀好轉;有效:用藥后5天內出血控制,大便轉黃,血紅蛋白上升,臨床癥狀好轉;無效:用藥5天以上出血不能控制,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有失血性休克或死亡。
1.4 治療效果 經凝血酶及綜合治療,顯效22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為97.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表1 兩組療效對比
2 討論
凝血酶由血液精制提取,其直接作用于凝血過程中第三階段,使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纖維蛋白網絡其他血液成分使之沉積,形成膠體狀態的纖維蛋白凝塊而使局部止血,且不需其他眾多凝血因子參與,還能激活凝血因子Ⅶ、Ⅴ及Ⅻ的活性,促進血小板發生不可逆的聚集及釋放反應,加速血液凝固。同時還有促進上皮細胞有絲分裂,加速創面愈合作用[1]。
本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57.9%及97.4%,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而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提示應用本藥如72h內無效再繼續應用效果不佳。故我們認為應早期應用,如超過72h仍無效則可改用其他止血方法。
另外,在治療的同時不要忽視原發病的治療。西咪替丁無論是對一胃黏膜病變或潰瘍均有較好療效。在口服凝血酶時尚應注意讓患者轉動體位,以使藥液與出血創面充分接觸,起到更好的止血作用。
【參考文獻】
1 金惠鉻.病理生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36-137.
作者單位:山東高密,高密市人民醫院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