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特點,提高對其認識。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本院住院治療的61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結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以足月正常體重兒為主,其嚴重程度取決于缺氧缺血的持續時間和程度,臨床診斷主要依據是臨床表現,及早治療和采用綜合治療可取......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特點,提高對其認識。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本院住院治療的61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結果 治愈35例,好轉13例,轉院9例,自動出院4例。結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以足月正常體重兒為主,其嚴重程度取決于缺氧缺血的持續時間和程度,臨床診斷主要依據是臨床表現,及早治療和采用綜合治療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schemic,Encephalop thy,HIE),是圍產期常見而又嚴重的疾病之一,是新生兒窒息后的嚴重并發癥,是圍產期足月兒腦損傷死亡和傷殘的最常見原因[1]。為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對我院2002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61例進行臨床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齡30min~4天,足月兒52例,過期妊娠兒5例,早產兒4例,為32~36周出生。出生體重<2500g 11例,2500~4000g 42例,>4000g 8例,24h內發病 26例,24~72h 31例,>72h 4例。根據HIE診斷和分度標準[2]。輕度19例,中度22例,重度20例。Apgar評分,1min1~7分51例,<1分6例,≥7分3例。還有1例因外院轉來評分不詳。
1.2 臨床表現 興奮激惹34例,嗜睡25例,面色蒼白14例,抽搐19例,昏迷10例,前額飽滿32例,肌張力增強23例,肌張力減弱11例。
1.3 實驗室檢查 均在出生后72h后行CT檢查,低密度改變59例,合并顱內出血30例,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17例,腦室內出血7例,腦實質出血6例。
1.4 治療 均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微循環,鎮靜止痙,控制腦水腫,改善和促進組織代謝等治療。其中納洛酮(5%葡萄糖稀釋后)靜滴0.01mg/(kg·d),治療7天,胞二磷膽堿(5%葡萄糖稀釋后)靜滴0.125g/d,腦活素(商品名施普善,奧地利產,生理鹽水稀釋后)靜滴,5ml/d,治療7天,于出生第3天以后開始應用,高壓氧治療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一般2~3療程。
2 結果
治愈35例,好轉13例,轉院9例,自動出院4例。
3 討論
3.1 發病原因 HIE 是多種缺氧缺血性因素引起的腦功能損害,雖然早產兒和低出生兒大腦發育欠成熟,對缺氧缺血的耐受性較低,但其HIE的發生率并不一定高于足月兒,一般認為HIE多見于足月兒,早產兒在臨床和CT表現上缺氧缺血性病變程度與足月兒相比,并無特異性,提示腦損傷程度不受胎齡大小影響[3],本文的HIE發生以足月正常體重兒為主,也說明HIE的發生主要取決于病因,其嚴重程度應取決于缺氧缺血的持續時間和程度。
3.2 診斷 臨床診斷HIE主要根據有宮內缺氧的異常產科病史,嚴重宮內窘迫及生后窒息和神經系統癥狀,且臨床表現是診斷的主要依據。CT檢查圖像清晰,有助于診斷,但應注意選擇適當的時機,不宜過早檢查,本組病例有2例CT無異常改變,可能與檢查較早有關。
3.3 治療 目前HIE在臨床上無有效的藥物和特殊方法[4],我院采取綜合治療措施,重視支持和對癥治療,并與腦細胞營養性藥物配合使用,同時運用高壓氧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我們體會有以下幾點值得重視:(1)盡量爭取及早治療,窒息復蘇后出現神經癥狀即應開始治療;(2)重視對合并癥的處理,尤其是低鈉血癥及缺氧性損害的監測和治療;(3)對中度及重度HIE療程要足夠。
【參考文獻】
1 張家驤,魏克倫,薛辛東.新生兒急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14.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中華兒科雜志,2005,43,584.
3 陳旭生,樸霓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79例臨床和CT分度的分析.新生兒科雜志,1999,14(3):106.
4 虞人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與治療的現狀與新動向.中華兒科雜志,2005,43,561.
作者單位:湖南漣源,漣源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