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血白蛋白分裝前后巴氏消毒法對制品Al3+含量的影響。方法 以《中國藥典》2005版三部的Al3+含量(200μg/L)為標準,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檢測。結果 人血白蛋白分裝前后巴氏消毒法的制品均能達到《中國藥典》的合格標準,分裝前巴氏消毒處理的制品Al3+含量低于分裝后巴氏消毒處理的制品。結......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血白蛋白分裝前后巴氏消毒法對制品Al3+含量的影響。方法 以《中國藥典》2005版三部的Al3+含量(200μg/L)為標準,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檢測。結果 人血白蛋白分裝前后巴氏消毒法的制品均能達到《中國藥典》的合格標準,分裝前巴氏消毒處理的制品Al3+含量低于分裝后巴氏消毒處理的制品。結論 通過對人血白蛋白生產工藝的控制與內包裝材料的選擇,其Al3+含量完全可以控制在《中國藥典》的合格標準內。
【關鍵詞】 人血白蛋白;巴氏消毒法;鋁含量
人血白蛋白是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多的血液制品,具有維持血液滲透壓、抗休克、運輸和解毒、營養供給等作用,主要用于燒傷、失血性休克、水腫及低蛋白血癥的治療[1]。
隨著血液制品臨床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該制品的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人血白蛋白制品中Al3+含量對人體的危害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WHO、歐洲藥典(EP)及《中國藥典》2005版三部對人血白蛋白制品的鋁含量均有質量標準要求,即Al3+含量≤200μg/L。經60℃10h加溫滅活病毒處理的人血白蛋白是現今公認的安全制劑,可在分裝前進行(簡稱前加溫),也可在分裝到最終容器玻璃小瓶后進行(簡稱后加溫)。筆者就前加溫與后加溫處理的人血白蛋白制品中的Al3+含量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人血白蛋白包裝瓶 A型、B型分別由國內兩家公司生產提供,C型由意大利進口,均為50ml中性硼硅模具瓶。
1.1.2 丁基膠塞 法國STELMI公司提供。
1.1.3 人血白蛋白 由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劑室經低溫乙醇法分離制備,分別用A、B、C型包裝瓶分裝同批制品在相同條件(60℃±0.5℃,10h)下進行分裝后60℃10h病毒滅活處理,然后與進行分裝前滅活處理的同批制品在相同條件(溫度和時間)下進行培育和儲存。
1.2 儀器 巴氏病毒前滅活系統,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七一九所一九○工廠制造;SZX-B水浴振蕩器,哈爾濱市東方電控開關廠制造;原子吸收光譜儀,型號:PE AA700型(美國PE公司生產)。
1.3 方法 Al3+含量測定:按照《中國藥典》2005版三部附錄ⅦK“人血白蛋白鋁殘留量測定法”進行。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2.1 同一批人血白蛋白使用同一廠家(A廠家)包裝瓶分別進行前加溫和后加溫處理后Al3+含量變化 同一批人血白蛋白使用同一包裝瓶分別進行前加溫和后加溫處理后其Al3+含量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見表1。后加溫處理的制品比前加溫處理的制品Al3+含量平均高11.0%。表1 使用 A廠家包裝瓶的人血白蛋白經分裝前、后加溫處理Al3+含量的統計學處理結果
2.2 同一批人血白蛋白使用不同廠家包裝瓶分別進行前加溫和后加溫處理后Al3+含量變化 不同廠家的包裝瓶分別分裝七批人血白蛋白進行60℃10h后加溫處理,見圖1。結果分裝后加溫處理的制品均比分裝前加溫處理的制品Al3+含量高,且使用國產包裝瓶的制品比使用進口包裝瓶的制品Al3+含量高。
3 討論
未經滅活或清除病毒的血液制品會傳播病毒,如HBV、HCV和HIV等。目前進行病毒滅活的方法有:加熱處理法、S/D法和低pH法等,人血白蛋白溶液經60℃±0.5℃連續加溫10~11h處理是安全的,既可滅活脂包膜病毒,也能滅活非脂包膜病毒。經過幾十年來的臨床試用結果,白蛋白制劑的病毒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國家也規定在處理條件充分確定后,無需驗證其有效性[3]。國際上于20世紀40代開始普遍應用此法進行常規生產,并規定在分裝后的最后成品中進行[4]。楊匯川等人研究發現人血白蛋白在做加溫試驗時隨著時間的延長Al3+含量明顯的增加[5]。人血白蛋白60℃10h分裝前加熱滅活一般在不銹鋼套層罐內進行,而分裝后處理是對包裝瓶中的制品進行加熱處理,無疑增加了Al3+含量,這主要是由于人血白蛋白所使用的包裝瓶及膠塞中的微量鋁在高溫環境下加速析出。不同廠家包裝瓶的人血白蛋白分裝后經60℃10h加熱處理后較同批制品經分裝前處理的Al3+含量顯著增加,而進口包裝瓶的增加幅度低于國產包裝瓶,其質量顯然要優于國產包裝瓶。人血白蛋白分裝后病毒滅活處理是在最終容器內進行,極大地保證了病毒滅活的效果,因此在選擇此工藝路線時應采用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嚴格控制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嚴格篩選內包裝材料,以有效地控制最終產品的Al3+含量,保障廣大患者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趙鎧,章以浩,李河民.醫學生物制品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15-1216.
2 Sandberg E.Aluminum and nickel in human albumin solutions.J Trace Electrolytes Health Dis,1989,3(1):239-241.
3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血液制品去除或滅活病毒技術方法及驗證指導原則.2002.
4 劉雋湘.輸血療法與血液制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46-247.
5 楊匯川,孟麗,林曉軍,等.人血白蛋白制備中鋁離子含量的控制.中國輸血雜志,2000,13(4):239-241.
作者單位:730046甘肅蘭州,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