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治療尋常性痤瘡依從性好,療效高的抗生素。方法 治療組,口服阿奇霉素0。對照組,口服阿奇霉素0。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72。...
【摘要】 目的 探討治療尋常性痤瘡依從性好,療效高的抗生素。方法 治療組,口服阿奇霉素0.5g,1次/d,每周連服3天,停服4天,連服8周。對照組,口服阿奇霉素0.5g,1次/d,共4周,然后改為0.25g,1次/天,共4周。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72.72%,對照組有效率76.31%。結論 阿奇霉素脈沖療法治療尋常性痤瘡依從性好,療效高,且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 尋常性痤瘡;阿奇霉素;維A酸軟膏;脈沖療法
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3月采用口服阿奇霉素脈沖療法治療尋常性痤瘡,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2例均為我科門診病人,男48例,女34例,年齡18~36歲,平均年齡27.2歲。病程3個月~8年,按Pillsbury分類法,Ⅰ~Ⅲ度痤瘡入選。排除孕婦或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及對阿奇霉素過敏者。所有入選者2個月內未曾系統應用抗生素及維A酸類藥物,2周內未曾外用藥物。82例隨機分成治療組(44例),對照組(3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皮損嚴重程度上相匹配。
1.2 方法 治療組:餐前1h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5g,1次/天,每周連服3天,停服4天,連服8周。對照組:餐前1h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0.5g,1次/d,共4周,然后改為0.25g,1次/d,共4周。兩組均同時每晚睡前外用0.1%維A酸軟膏(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分別于第4、6、8周隨訪,記錄皮損變化,同時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前、中、后均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療效判斷按基愈、顯效、進步、無效四級標準。基愈為皮損消退≥90%,顯效為皮損消退60%~89%,進步為皮損消退30%~59%,無效為皮損消退<30%或加重。有效率=(基愈+顯效)÷總病例×100%。
1.3 統計學處理 采取卡方(χ2)檢驗。
2.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8周) 注:兩組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 有9例患者胃腸不適(治療組3例,對照組6例)均較輕且短暫,15例面部紅斑干燥(治療組9例,對照組6例),囑其注意使用方法均很快消退,治療組對照組輕度白細胞減少各1例,對照組AST輕度升高1例,均未終止治療。
3 討論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其病因主要有雄激素增多,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毛囊栓塞及微生物的感染[1] 。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它對包括丙酸痤瘡桿菌在內的厭氧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另阿奇霉素具有獨特的藥物動力學特征,組織半衰期長達68h,為1次/d及采用脈沖療法提供了藥代動力學依據,阿奇霉素在組織和炎性細胞內濃度高,可有效達到炎癥部位。鐘連生[2]認為阿奇霉素獨特的藥代動力學表明其治療痤瘡很合適,成纖維細胞是該藥在體內的天然儲庫,容易將藥物轉移至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再將藥物釋放到感染部位。維A酸軟膏具有促進上皮細胞分化與生長,抑制皮脂腺導管上皮過度角化,降低皮脂分泌率,有抑制痤瘡桿菌生長的作用[3],與抗生素合用有協同作用。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痤瘡方面差異無顯著性。阿奇霉素脈沖療法減少了服藥次數,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所以我們認為該療法治療尋常性痤瘡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 趙辨. 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5-938.
2 鐘連生. 阿奇霉素脈沖療法與多西環素連續療法治療尋常性痤瘡的比較.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2,28(1):54-55.
3 馮素英,林麟,靳培英. 維A酸類藥物的臨床使用,不良反應及對策.中華皮膚科雜志,2003,36(9):543.
(編輯:悅 銘)
作者單位:224400 江蘇阜寧,阜寧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