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減輕人工流產時病人痛苦,預防人工流產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方法 設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術前30s開始吸混合氧化亞氮,觀察病人術中、術后反應。結果 觀察組病人術中疼痛明顯減輕,且無一例病人發生人工流產綜合征,子宮穿孔,術中出血少。結論 方法簡便、安全,能有效減輕人工流產手術的痛苦,預防......
【摘要】 目的 減輕人工流產時病人痛苦,預防人工流產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方法 設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術前30s開始吸混合氧化亞氮,觀察病人術中、術后反應。對照組不用任何藥物。結果 觀察組病人術中疼痛明顯減輕,且無一例病人發生人工流產綜合征,子宮穿孔,術中出血少。無麻醉副反應、過敏現象。結論 方法簡便、安全,能有效減輕人工流產手術的痛苦,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人工流產手術;并發癥;氧化亞氮
門診人工流產手術,雖屬小型手術,但其手術的痛苦和并發癥引起了不少同行的注意。我們通過不同方法的實踐,認為氧化亞氮能減輕手術時痛苦和減少并發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2006年3月—2008年3月門診早孕婦女500例,年齡為20~47歲,觀察組250例,對照組250例。
1.2 方法 觀察組:用于擴張棒擴張宮口前30s深吸3口50%氧化亞氮氣體,擴張宮口完畢后,開始用吸管吸宮,吸宮的同時吸入氧化亞氮氣體,直至吸宮完畢停吸。對照組:術前、術中不用任何藥物,按常規人工流產術操作進行手術。
1.3 觀察指標 (1)人工流產綜合征:術時出現面色蒼白,頭昏、嘔吐、出汗、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等癥狀。(2)宮頸擴張及吸宮時的鎮痛效果。(3)疼痛分級:按WHO規定分級:0級(無痛):稍感不適,下腹酸脹,下墜;Ⅰ級(輕度):下腹酸脹,能忍受,微汗;Ⅱ級(中度):明顯下腹脹痛,出汗,呼吸加快,能忍受;Ⅲ級(重度):下腹痛劇烈,不能忍受,多伴喊叫。
2 結果
2.1 兩組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見表1。表1 兩組人流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2.2 兩組手術操作時疼痛情況比較 見表2。表2 兩組鎮痛效果比較
2.3 流產后對宮縮的影響 觀察組有12例宮縮欠佳,應用縮宮素20U宮頸旁注射后改善,占4.8%,對照組有20例宮縮欠佳,占8%,兩組對照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3.1 人工流產鎮痛的意義 隨著計劃生育的開展,我國廣大婦女計劃外懷孕越來越多,從而流產率亦隨之升高,流產時的疼痛及引起的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人工流產綜合征,除能造成廣大婦女的心理緊張和恐懼等精神創傷外,還會造成流產人員的操作不便,嚴重的還會因合作欠佳引起漏吸及子宮穿孔。
3.2 50%氧化亞氮的藥理作用[1] 是毒性最小,不與血紅蛋白結合,對心、肝、腎無不良作用的吸入性麻醉鎮痛劑,其對呼吸道刺激輕,化學性能穩定,不易燃燒(但是有助燃作用),吸入人體后顯效快,30~50s即產生鎮痛作用,停止吸入后能較快的從肺泡排泄,其特點是鎮痛作用強而麻醉作用弱。
3.3 50%氧化亞氮對人工流產鎮痛效果評估 人工流產疼痛主要在擴張宮口及吸宮時,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現,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而流產后對宮縮的影響無明顯差別。本氣體鎮痛操作簡便,患者自己即可掌握,顯效快、副作用小,無需麻醉師及助手的幫助,是一種較好的人工流產鎮痛方法,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25,272.
(編輯:海 濤)
作者單位:261500 山東高密,高密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