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觀察手法擠壓、音頻電、紅外線治療腱鞘囊腫的療效。方法 80例腱鞘囊腫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采用手法擠壓、音頻電、紅外線治療,對照組僅采用手法擠壓治療,并分別于治療15天后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囊腫消失或減小,疼痛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結論 采用手法......
【摘要】 目的 觀察手法擠壓、音頻電、紅外線治療腱鞘囊腫的療效。方法 80例腱鞘囊腫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采用手法擠壓、音頻電、紅外線治療,對照組僅采用手法擠壓治療,并分別于治療15天后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囊腫消失或減小,疼痛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 采用手法擠壓配合音頻電、紅外線治療腱鞘囊腫效果良好,且治療后復發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1)。
【關鍵詞】 手法擠壓; 音頻電;紅外線;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是生長于關節囊、韌帶、腱鞘上的一種囊性腫塊[1],是一種關節囊周圍結締組織退變所致的病癥。內含有無色透明或橙色、淡黃色的濃稠黏液,多發于腕背和足背部。臨床多見。我院2002—2005年收治腱鞘囊腫80例,經音頻電、紅外線配合手法擠壓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且治療后復發率明顯降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腱鞘囊腫80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齡21~58歲;病程1個月~16年。其中腕背腱鞘囊腫38例,足背21例,手指掌指關節9例,膝關節后方12例。囊腫大小為0.5~3.5cm的圓形或橢圓形包塊。
1.2 治療方法
1.2.1 擠壓手法 術者用左手拇指向近端推壓囊腫,并向對側屈曲關節,使囊腫壁處于張力最大狀態,然后用右手拇指端垂直向下用力擠壓囊腫,部分囊腫可被壓破,腫塊可減小或消失,再按揉患處10min,每日1次,治療15天。
1.2.2 電療法 采用北京產KYP-3A型雙音頻電療儀,頻率(50±1)Hz,輸出功率20W。電極大小根據囊腫大小選擇一對均等的長方形導電橡膠,橡膠的面積比囊腫的面積稍大2cm[2],兩個電極并置或對置于囊腫部位,電流輸出強度以人體耐受為限,每日1次,每次30min,療程15次。紅外線采用重慶產CQ-BS8型特定電磁波治療儀,功率(230±10)W,垂直于治療部位30cm處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療15天。觀察組采用上述治療,對照組只采用上述擠壓手法。
1.3 療效標準 兩組分別于治療15天后判定療效。痊愈:囊腫消失,局部無疼痛不適,活動關節時無酸脹感。顯效:囊腫明顯減小,疼痛不適明顯減輕,關節活動稍有不適。無效:治療后無明顯變化。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相應治療后,經卡方檢驗發現,觀察組與治療組治療效果有明顯不同,差異有顯著性(P<0.01),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好。具體情況見表1。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 注:χ2=10.281, P<0.01
兩組患者經治療有效者,2年后隨訪結果如下:觀察組30例治療后復發6例,占20%,對照組30例治療后復發17例,占57%。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2=19.28,P<0.01)。
3 討論
腱鞘囊腫發病原因不明,多認為反復的慢性創傷是本病的常見原因,也認為是關節囊、腱鞘、韌帶中的結締組織發生退行性變所致[2]。用手法擠壓囊腫可使囊壁破壞,有利于囊腫內容物消散,進一步用音頻加紅外線治療具有以下作用,音頻電具有:(1)顯著的消炎消腫作用,使囊腫消腫消散。(2)軟化囊腫,松解囊腫與周圍組織的粘連,疏通囊腫與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利于囊腫進一步消散。(3)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紅外線具有:(1)加速血液循環和組織代謝作用。(2)消炎鎮痛作用[3]。三者聯合作用,治療效果更顯著,從根本上解決了囊腫發生的原因,明顯減少囊腫復發率,同時也減少了囊腫手術給人們帶來的手術創傷和痛苦。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36.
2 朱玉奎.四肢疼痛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12.
3 李維禮.實用理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59.
(編輯:李 木)
作者單位:443711 湖北興山,興山縣人民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