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總之,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是一種安全、方便、成功率高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輸卵管妊娠。甲氨蝶呤。局部用藥 異位妊娠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急腹癥,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摘要】 目的 探討甲氨蝶呤(MTX)不同治療方案在異位妊娠保守治療中的應用。方法 自2001—2007年對收治228例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病例進行分析,分成A、B、C三組:A組采用單次肌注MTX 1mg/kg;B組在A組方案的同時加用米非司酮 300mg口服;C組在B超介導下行孕囊內注射甲氨蝶呤40mg。結果 A組成功率79.17%,B組成功率87.78%,C組成功率87.88%,B組與C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A組與B組、C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聯合用藥及局部用藥較單次肌注MTX療效好,全身用藥有不定期的毒副反應,但簡單易行;局部用藥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設備,且成功率不高于全身用藥。總之,甲氨蝶呤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是一種安全、方便、成功率高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輸卵管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局部用藥
異位妊娠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急腹癥,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以往對其治療,常采用傳統的手術治療,其療效雖好,但會造成年輕患者、希望生育的婦女減少或喪失妊娠的機會。我院對確診異位妊娠、無內出血征象、包塊直徑<4cm者分別采用甲氨蝶呤單次肌注、米非司酮口服加甲氨蝶呤 , B超介導下行孕囊內注射甲氨蝶呤三種方法保守殺胚治療, 避免開腹手術,并能保留生育功能。現將2001年—2007年我院收治的228例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治療效果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1—2007年我院收治的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228例,平均年齡為29歲(17~40歲);有人流史121例,占53.07%;上環或結扎史201例,占88.15%;有盆腔炎史者81例,占35.52%。保守治療指征:生命體征平穩;血β-HCG定量<3000IU/L;B超提示附件區包塊<4.0cm;無腹腔內活動性出血;肝腎功能及血常規正常。
1.2 方法 228例患者分為A、B、C三組,A組72例:采用單次肌注MTX 1mg/kg;B組90例:A組方案同時加用米非司酮口服2次/d,共用300mg,服藥前后2h空腹;C組:66例陰道B超介導下行孕囊內注射MTX 40mg。三組均在治療后4、7、14天監測血β-HCG定量,下降每次>15%,然后每周檢測直至降至正常,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腹痛情況,每周復查B超、了解包塊大小、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記錄藥物副反應。
1.3 療效評價 用藥后腹痛緩解或消失,陰道流血減少或停止,血β-HCG值持續下降,盆腔包塊縮小為顯效;血β-HCG值降至正常,為治療成功;用藥后腹痛加劇,內出血增多,改為手術治療,為保守治療失敗。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采用方差分析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三組治愈率與治療后血β-HCG下降幅度比較 A組15例,因內出血增多而改為手術,治愈率79.17%(57/72);B組10例,因內出血增多改為手術,1例因盆腔包塊增大,血β-HCG值上升改為手術,治愈率為87.78%(79/90);C組8例因內出血增多改為手術,治愈率87.88%(58/66)。并對照三組4、7、14天血β-HCG下降幅度(見表1),治療1周后血β-HCG下降率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2周后,A組與B組、C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表1 三組治療后血β-HCG下降幅度
2.2 三組治療盆腔包塊的改變 治療14天,盆腔縮小的情況:A組包塊平均縮小(2.2±0.3)cm,B組平均縮小(3.0±0.3)cm,C組平均縮小(3.1±0.5)cm,差異有顯著性。
2.3 三組應用MTX治療后毒副反應 見表2。 C組與A組、B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 A組與B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各種毒副反應在停藥后及隨訪過程中消失。表2 三組應用MTX治療后毒副反應情況
3 討論
近年來,不潔性生活史及人流術的增加,生殖道感染性炎癥發病幾率增高,淋菌及沙眼衣原體所致的輸卵管炎常累及黏膜,形成慢性輸卵管炎。現代醫學認為,炎癥已無可爭辯地成為輸卵管妊娠的主要病因[1]。隨著超聲診斷技術及血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檢測敏感度提高,大部分輸卵管妊娠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期診斷,這為保守治療提供了有利條件,使患者免于手術創傷,并能保留生育功能。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體水平的抗孕酮藥物,對妊娠的絨毛組織成抑制作用,使蛻膜組織發生變性壞死,對胚胎發育產生不利影響,使妊娠不能繼續。甲氨蝶呤是一種抗代謝藥物,是葉酸拮抗劑,可與二氫葉酸還原酶結合,使四氫葉酸合成障礙,從而干擾DNA的合成,滋養細胞對此藥較為敏感,治療異位妊娠的機制就是抑制滋養細胞增生,破壞絨毛,使胚胎組織壞死、脫落、吸收,免于手術[2]。 前兩種全身用藥方法:A組治愈率79.17%,B組治愈率87.77%,可見口服米非司酮配伍MTX肌注治療異位妊娠較單用MTX肌注效果更顯著。孕囊內注射與前兩種途徑比較血β-HCG下降顯著,盆腔包塊縮小均更快,且不良反應較全身用藥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局部用藥必須在陰道B超或宮腔鏡等下進行,需設備配合,不易在基層廣泛開展,且成功率不高于全身用藥。目前藥物治療傾向于全身用藥[3],米非司酮配伍MTX治療,使用方便、安全,不受技術限制,推廣于臨床,適用于各種級別的醫院。
【參考文獻】
1 莊依亮,李笑.病理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7.
2 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0.
3 Fylstra DL.Tubal Pregnancy: a review of curr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bstet Gynecol Sury,1998,53(5):320-328.
(編輯:海 濤)
作者單位:337000 江西萍鄉,萍鄉市湘東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