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討舌下腺囊腫口外型的臨床特征、診治要點及誤診原因。方法 筆者對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結果 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經穿刺確診,均經口內入路手術摘除舌下腺而治愈。結論 下頜舌骨肌局部斷裂、缺失,致使舌下腺發生下頜骨肌疤或突入下頜下區是發病機理,口內入......
【摘要】 目的 探討舌下腺囊腫口外型的臨床特征、診治要點及誤診原因。方法 筆者對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結果 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經穿刺確診,均經口內入路手術摘除舌下腺而治愈。結論 下頜舌骨肌局部斷裂、缺失,致使舌下腺發生下頜骨肌疤或突入下頜下區是發病機理,口內入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的關鍵。
【關鍵詞】 舌下腺;囊腫;口外型;腮裂囊腫;囊性水瘤;口底皮樣囊腫
舌下腺囊腫(sublingual gland cyst,SGC)是口腔頜面外科常見的涎腺疾病,它是由于舌下腺導管阻塞唾液潴留所致,或因舌下腺導管或腺泡破裂,唾液外漏而形成。根據囊腫的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口內型、口外型及啞鈴型三種類型[1]。口外型舌下腺囊腫較少見,常發生誤診,筆者將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的臨床特征、診治要點與誤診原因進行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4例患者中,男10例(4167%),女14例(5833%);年齡最大26歲,最小11歲,平均年齡155歲;均為單側發病,左側16例(6667%),右側8例(3333%)。病程:14天~5年余。腫物最大8cm×8cm×6cm,最小3cm×3cm×2cm。誤診為下頜下腺囊腫18例(75%),腮裂囊腫6例(25%)。其中12例(50%)誤診病例在外院行下頜下區腫物摘除術后復發。
12 診斷治療 本組24例患者均行B超檢查,診斷為下頜下區囊腫;經筆者穿刺檢查,確診為舌下腺囊腫。24例患者均行口內患側舌下皺襞外側切口,摘除舌下腺并抽吸出囊液,口外加壓包扎患者下頜下區。
2 結果
術后3個月~15年隨訪觀察,無一例復發,獲得滿意性臨床效果。其中4例(1667%)因囊腫較大,術中未充分抽吸出囊液,同時下頜下區加壓包扎時間相對較短,術后1~2周患側下頜下區仍現腫物,經再次抽吸出殘余囊液后加壓包扎愈合。
3 討論
舌下腺囊腫是因慢性炎癥、涎石導致導管狹窄、阻塞,使導管擴張或腺泡破裂而發生唾液外滲形成[2]。本組所有病例的病理表現均有慢性炎癥存在。對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腫形成的機理,Nathan[3]研究發現42%的患者因下頜舌骨肌局部斷裂、缺失,存在舌下腺下頜舌骨肌疝,該疝位于下頜舌骨肌前2/3稍偏下頜骨舌側。同時20%患者的舌下腺突入下頜下區,這是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發生的解剖學基礎。口腔內壓力增大也是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發生的誘因。
舌下腺囊腫口內型最為多見,而口外型較為少見,故易被忽視。本組12例患者在經外院非口腔頜面外科醫生診治,由于不了解舌下腺囊腫口外型發病特征而誤診為下頜下腺囊腫,單純行口外下頜下區腫物切除術,術后復發而行第2次手術,給患者帶來了痛苦。教訓提示我們應綜合判斷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發病部位,結合穿刺與影像學進行確定診斷。
口外型舌下腺囊腫主要臨床特征為口內舌下區無腫物,腫物位于下頜下區,緩慢增長無痛,與皮膚無粘連,觸及柔軟,不可壓縮。穿刺可抽出蛋清樣粘稠液體。B超檢查對囊腫的定性和體積測定有意義,但缺乏特異性。下頜下腺囊腫臨床上十分罕見,下頜下腺囊腫穿刺液較舌下腺囊腫稀薄。造影CT檢查,能確切顯示囊腫的范圍、形態和走向,有助于分辨下頜下腺囊腫與舌下腺的關系。但是,有時造影劑難以通過狹窄疝口至舌下區,有可能出現假陰性結果。
口外型舌下腺囊腫應與第二腮裂囊腫、囊性水瘤、口底皮樣囊腫鑒別。腮裂囊腫多位于下頜角下方,穿刺抽吸出棕色清亮的含膽固醇結晶的液體,上呼吸道感染時可伴發感染而增大,并可有急性炎癥的臨床表現。而口外型舌下腺囊腫一般無急性感染癥狀。囊性水瘤也可發生于下頜下區,常見于嬰兒,表面皮膚色澤正常,呈充盈狀態,捫診柔軟,波動感,有時透光試驗為陽性;穿刺可抽出黃色清亮細薄液體,無黏液絲,涂片檢查可見淋巴細胞。口底皮樣囊腫邊界清楚,呈圓形或卵圓形,因囊壁厚,捫診時似面團狀伴柔韌感,無波動感,可有壓迫性凹陷;穿刺可抽出半固體狀皮脂腺分泌物。
口外型舌下腺囊腫一經診斷,應行手術摘除患側舌下腺。因該囊腫的囊壁沒有完整的上皮結構,為纖維結締組織和肉芽組織[4],故不十分強調摘除全部囊壁。但是,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關鍵。本組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腫,全部采用口內舌下皺壁外側弧形切口,摘除舌下腺與部分囊壁,將囊腔內囊液吸盡,在下頜下區加壓包扎1周,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由于該囊腫囊壁較薄或因炎癥與周圍組織粘連,手術完整摘除較難,分離時常發生破裂。盡管如此,囊腫殘留也不會造成囊腫復發。
【參考文獻】
1 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1-292
2 呂俊邦,王元琴,劉芙蓉5種檢查方法在頸部舌下腺囊腫診斷的評價口腔醫學縱橫雜志,2002,18(2):119
3 Nathan H,Luchansky E Sublingual gland hemiation through thr mylohyoid musleOral Surg Oral Medoral Pathol1985,59(1):21-23
4 吳春云,施曉軍舌下腺囊腫口外型27例診斷與治療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5,15(2):186
(編輯:宋 冰)
作者單位:1 075000 河北張家口,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 2 河北張家口,張家口第四醫院口腔科